电影扫地僧:金庸的武侠小说好在哪?

3e70b9c44a7e6cd6dfb8f0b79fb8d5a9134055.jpg

特约作者/张章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张章的小书屋

10月30日下午,金庸先生仙逝,享年94岁。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先生驾鹤西游,世间再无江湖。

金庸生平有太多传奇值得我们去追忆,在这里就简单写几点先生武侠小说的好,以寄哀思。

IMG_1540904849207_6b5fef6f-6a41-4621-99a9-0354e4dcbd70.jpg

首先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他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在生活中,你如果第一眼看到一个形象不佳,不修边幅,甚至有些邋遢的人,你会怎么想?倘若你想到:“没准这就是个高人呢!水平可能和形象成反比!”那你就已经受了金老先生的价值观影响了。从射雕英雄传里的洪七公,到天龙八部的扫地僧,哪个不是真正的牛人?

IMG_1540913780908_71275b2a-a5be-4cdf-8a67-fc38a7c6d194.jpg

李小文院士,不就被大家称为“扫地僧”嘛。

这也传递给我们一个正面的价值观:牛人没有必要非得改良自己的外表,我就这形象了!但我就是厉害!

还有,兄弟和爱人救哪个?金老给出了一个“侠”的答案,救兄弟,然后和TA同死。因为兄弟对我有恩情,我得还,但是对另一半,二者本就融为一体,一起生,一起死,有什么挂怀!

可别小看这个逻辑,这简直可以回答:“我跟你妈掉水里了你先救哪个”这种千年难题。

而金庸小说最大的价值不止于此,更在于把中华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的历史普及给大家,而且因为和剧情的高度结合,使得这些文化、历史变得鲜活起来,在人们心中更加值得尊敬。从而为中国的文化发展创造出巨大的正面影响。

更绝的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创造了一种“侠”文化,并将其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

大家心中对侠的定义是什么?我可以说,在古代,侠根本不是那么解释的。

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

像展昭,帮助朝廷做点好事就算是侠了。

一位民国时期的作家,在武侠小说里塑造的“侠”形象竟然是清政府手下的官员,镇压太平天国有功!而且这种写法绝对不是什么特殊情况!

IMG_1540913781859_508fa9c2-a7ba-430b-9788-aff58740a24b.jpg

而侠文化到了金庸笔下呢,《射雕英雄传》横空出世。

从此,侠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从此,侠是怜我世人,忧患实多。从此,侠是不为一人一姓卖命,而是热血为千万神州子民而洒。

侠在金庸笔下,化作了襄阳城上的郭靖,雁门关下的萧峰。

IMG_1540913782429_aba61b43-3e74-4557-ac29-34749f562d09.jpg

并且金庸也保留了侠客仗剑江湖,畅快淋漓的一面,并且将它们升华了。

如令狐冲、风清扬,掩鼻人间臭腐场,古来唯有酒偏香。乱哄哄的权力场中,高歌弹奏一曲笑傲。

如石破天,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无名、无相、无我、无求。是佛侠也是道侠。

并且,金庸的作品中还存在着对世人的大悲悯。天龙八部,众生皆苦,有情皆孽,无人不冤。人人都只是被命运推动的瓦片,最终打破了别人的头,也打碎了自己。

IMG_1540914045948_17a515d8-18e9-4a16-b6de-131faca2e878.jpg

你以为这就结束了?在《笑傲江湖》后,的确大家都以为结束了。然而《鹿鼎记》终于出世。从反清复明的“政治侠”,到胡斐的大侠,再到郭靖乔峰的巨侠,转到令狐冲的隐侠,路过石破天狄云的无侠,终至韦小宝的反侠。金老让坏人做主人公,让好人受窘,借此讽刺这颠三倒四的社会。

我曾经无意间发现一个事实,当我在搜索引擎搜索“翻拍最多的电视剧”,发现很多搜索都指向一个人——金庸。

IMG_1540913781356_0ee0a557-7337-491d-8cc7-7d09e7469b0a.jpg

是啊,大家想想,去年《射雕英雄传》才出,今年《倚天》、《神雕》、《鹿鼎记》又开拍了,金老的作品平均多长时间就翻拍一次?如果不是有着长久不衰的生命力,能做到这点吗?简直像是有个文化的聚宝盆一样,金老如果不是国宝,那谁是国宝?

可能大家觉得我夸的有点过了,金庸的小说毕竟属于“通俗小说”。但我觉得,很多时候“高雅”、“低俗”包含着许多主观的判断。而且,时间检验这个事情很重要,一个作品流传时间长了,才能得到公认,否则的话很多人并不把它当回事。比如大家觉得,《水浒传》刚面世的时候,大家会觉得它是高雅,还是低俗呢?

嗯嗯,金老先生一辈子,没得过什么大奖。因为诺贝尔奖,是不可能发给一个专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历史的人,不可能发给一个塑造出一个中国式美好世界的人。

IMG_1540914305030_53f5a59b-398d-480e-b9c1-1f355a48f0c2.jpg

但是呢?在过亿的读者群里,在金庸小说的无数衍生品里,在每年都改编过一部的电视剧里,在很多人日常交流的词汇里,金老的作品依然在展现着光辉。就算是再不看金庸的人,有时候开玩笑,还不免会说个“降龙十八掌”吧?

膜拜金老。

电影资讯 金庸

有用 (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