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部片,我包你这辈子不敢学游泳

Hi,还是机叔,你看腻了我还是会出来混脸熟的那个人。

话说机叔一改往日画风,正二八经写了个《狄仁杰》和国产电影工业的文章,本来以为会得到师哥的大力赞扬,结果他沉着脸跑过来跟我说:你以后还是别写这些个深沉流文章了,看看后台的流量都掉到马里亚纳海沟里去了,你还是回归你的老本行,写写那些个激爽好莱坞大片去吧。

听完师哥一席话,机叔我痛定思痛,与其写个文章没人看,还不如放飞自我写了被人砸鸡蛋,好了,那些个兜里揣着番茄的哥们,站起来,是时候展现你们真正的技术了!

那么这次我们要聊的是啥呢?其实我上段话里已经有剧透了,那就是发生在世界的最深处——马里亚纳海沟里的一部电影,《巨齿鲨》。

机叔之前也提过,这类片我是逢片必看的,包括师哥在内的好多人会跟我说,古往今来活跃在银幕上的鲨鱼没有一千条,也得有个几百条了,它们条条身怀绝技,杀人灭口,基因突变,上天入地的比比皆是,为啥你就是百看不厌呢?难道你是怀着看烂片然后吐槽的心态去看的么?

那专业科班出身的机叔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不是!因为在机叔看来,一个题材,一个类型,它出现得越多,对它本身的挑战就越大,机叔看的,就是这些个鲨鱼电影,经历了快半个世纪的沉浮,到底它内在有个什么样的变化过程,那么《巨齿鲨》,也是这个变化环节当中,非常重要的一部作品了。接下来,机叔就从专业角度,来跟你猥猥道来。

涉及怪兽片这个类型的时候,大家最关心的点就是:怪兽是什么?那么这个“是什么”,用一个比较专业的词汇来说,就是视觉新鲜度的问题,就是我观众看这个怪兽,觉得新鲜,刺激,那样我这个类型才会有市场,会有人来看。

那这个视觉新鲜度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没那么简单,你可以去原创一个东西,比如异形、铁血战士、终结者,这个东西我没见过,然后它的技能又很厉害,两下一综合,观众看着就非常带劲。

可是任何东西,都是有视觉疲劳性的,等到了上述电影的续集,你就得搞些别的名堂出来,求新求变,于是有了异形女皇、城市铁血战士、液态机器人,甚至到后面,给你来个异形和铁血战士杂交的物种,你表面上看着他们都挂着系列原初的名字,但其实这个怪兽的形象,是处在一直变化的过程中的。

连《侏罗纪公园》里那些个恐龙,也是一个路数,每次续集都会搞些个新物种出来,到了现在重启的新版本,就是利用基因技术,让它们在力量、速度和智能上全方位提升,这些东西归根结底还是在围绕着视觉新鲜度转悠。

那么再来说咱们的鲨鱼,从斯皮尔伯格这个怪兽片中“老叫兽”的《大白鲨》开始,鲨鱼们从一开始只是体型稍比一般鲨鱼大、但智能高于一般鲨鱼很多的诡计多端老司机,到后面人类开始搞什么基因强化版的“深海狂鲨”,再到后来什么鲨鱼都能上天入地的《鲨旋风》和《空中飞鲨》系列,创作者们也是绞尽脑汁想把这种海洋生物整出足够多的视觉新鲜度来。

这鲨鱼都更新换代到这种地步了,还能从啥层面去提升这个“视觉新鲜度”呢?那么就要说到另一种方法了。

这种方法说起来也很简单粗暴,就是体型上的放大。拳头你见过,沙包大的拳头你见过么?同理,无论那些个鲨鱼多聪明技能多IMBA,但他们的个头还是咱们日常习惯中的鲨鱼吧?好,我《巨齿鲨》要做的,就是给你整一条远古巨型鲨鱼出来,个头跟鲸鱼似的,这么大一条杀人利器,就说你怕是不怕吧。

你看上半年那部国内票房破10亿的《狂暴巨兽》,也是走的这个路数,把日常动物个体放大,照样可以把观众唬得一愣一愣的。

因为以前的商业大片拍摄鲨鱼,多数是以实体模型为主体,辅以数字特效的拍摄方法,现在的数字特效技术进步了,深海探测等载人潜具还经常出现在各类新闻头条上,那么在两种条件都具备的前提下,搞这些个海洋巨型生物的题材也就成熟了。

以往的鲨鱼三五米长顶天了,我来个35米长的,直接就能冲视觉冲击力上给到观众会心一击。再比如深海大章鱼的《极度深寒》,以及这几年非常火的《哥斯拉》系列、《环太平洋》系列,无非是在利用这两条规律,去把怪兽片拔到另一个欣赏高度了。

那么怪兽这个问题解决了,接下来还有一个关键性问题,是常常被人忽略的。那就是,怪兽的对手是谁?因为类型电影除了形象要出彩,它还得考虑戏剧冲突的问题,你光一个大怪兽在那里走秀,那就拍成探索频道纪录片了,怪兽片经久不衰靠的肯定不是这个。

怪兽强大,但你得给它选择一个可以一战的对手,那才能让观众买单,那么这个对手,用一个比较专业的词来说,就是心理冲突性的问题。这里面,同样涉及两方面的问题。

第一个是冲突的悬殊度问题,打个比方,现在的主角是我,对手是师哥,那这个电影肯定就没法看了,因为俩没特殊技能的凡人打架,谁看?

但如果对手换成鲨鱼,主角换成海上漂浮着的我,那就有看头了,因为我这么一个旱鸭子,在茫茫大海上,跟一条常年在这里面混得风生水起的鲨鱼斗,那肯定各方面指数都不是成正比的,那么这种悬殊感就出来了,大家会关心,我怎么在这场斗争中幸存下来,我用什么方法战胜了鲨鱼,如此种种。

比如《侏罗纪公园》里,开头肯定会让恐龙搞死几个浑身腱子肉的美国特种兵和雇佣兵,来强调这货一般人根本拿它们没办法,然后主角又会安排几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科学家和孩童之流,那么观众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你这些个战五渣,怎么在一个孤岛上跟恐龙玩呢?

斗勇肯定是不行了,那么只能斗智了!在鲨鱼类型的怪兽片题材里,《深海狂鲨》也是用了这个原理,里面的鲨鱼其实没多少升级,但是它的对手被降级了,变成了纯粹没有任何技能特长的素人游泳爱好者,那么这同样形成的一套冲突的悬殊体系,里面的主角照样利用有限的地形和工具条件,干死了强大的鲨鱼。

《巨齿鲨》的冲突悬殊性,在前半段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就是这个鲨鱼体型巨大,虽然现代人类高科技挺多,但碰到这种大家伙,你还是没有多少正面硬杠的资本的;

另一方面,是冲突开始发生在深海区域,这里本来就属于新开发的地域,许多科技和武器根本无法在这里施展,而且鲨鱼的对手也不是复联里跑出来的超级英雄,顶多是一群有专业技能的科学家,那么这种悬殊性就建立起来了。

故事前半段的主要套路,也是遵循着《侏罗纪公园》那种“营救”模式展开:就是我闯入了一个强大对手的地盘,我只能利用我有限的技术和能力,运用我的聪明才智,跟它躲猫猫,救出被困的人员安全返回。在这个阶段,观众关心的不是你如何干死对方,而是你如何不被对方干死,全身而退。

可是,如果只有这么一个老套路,那观感肯定就会大打折扣了,毕竟鲨鱼我们见多了,你只是大了点而已,没点其他的东西,还是很难吊观众的大胃口的。

这个时候,影片很聪明地在后半段,负责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冲突的合理性问题。所谓的合理性,就是指我在需要不得不跟你殊死搏斗的时候,我得拿得出一套可行又可信的方案来。

接上面那个比方,比如我在海里碰到鲨鱼了,剧情里设置了我背水一战,下水跟鲨鱼单挑然后赢了,那肯定会被观众笑掉大牙,因为这根本就不可信。可是如果把我换成杰森·斯坦森呢?那可能观众就会拍手叫好了。

在《环太平洋》里,跟深海巨兽搏斗的是巨型的机器人;在《狂暴巨兽》里,跟怪兽搏斗的是大猩猩;终结者的对手还是终结者,铁血战士碰到的是特种兵,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冲突合理性在服务的例子。你要战胜怪兽,你也得有跟它单挑的资本。

那么这个合理性,也讲究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巨齿鲨》里的杰森·斯坦森,是一个深海救援队的设定,但光靠这个人在海里干死一条普通鲨鱼可能没人会有疑问,但毕竟咱们的鲨鱼可不是一般选手。那么这个时候,除了需要依靠他的技能和智慧,就得高科技和武器来帮忙了。

可大家不要忘了,如果我们在冲突环境依然设置在原来的深海,那么这个合理性又变得牵强了。一来,深海没有高科技武器可以提供帮助,二来那边本来鲨鱼就没招惹你,你去找它麻烦会被动物保护主义机构投诉的。那么这个冲突的合理性,就需要把里面的必要性凸显出来,我们不承诺使用武力,但是我们也不放弃这项权力。

好了,机会来了,这巨齿鲨不在深海呆着,居然跑浅海来兴风作浪了,那么这个时候,正面对决的条件就成立了。这时候的观众,他们关注的问题从前面的如何不被对方干死,变成了如何干死对方了。你想啊,观众们刚刚欣赏完一场实力相差悬殊的不对等潜入战,现在又可以欣赏到一场实力基本对等的正面战,你说,他们怎么可能有不满足的道理?

所以你看,机叔是那种随便就乱找片看的人么?这套视觉新鲜度和心理冲突性的东西,在这么多年这么多部怪兽片的迭代过程中,可是一直在稳定地运作着的,你每看到一部像《巨齿鲨》这样能够在这个体系内玩出点新花样的电影,那种心理上的满足,可不比看文艺片少多少的。

媒体首映完后,好多人散场了还跟那儿使劲讨论着巨齿鲨高潮部分横扫三亚的问题,也是从另外一个侧面佐证了:这群阅片无数的老司机还能买单的类型,普通观众就更不在话下了。

另外机叔观察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这些个巨型怪兽片在北美可能市场反响有时会一般,但在咱们这儿一直很坚挺,《环太平洋》和《狂暴巨兽》、《侏罗纪世界》,都是如此。

究其原因,机叔觉得是因为咱们还是保留着某些农业文明的特征,对于巨型动物有着某种图腾崇拜的心理,当然,这个摊开来可能就是一个大话题了,大家去看下列维·施特劳斯的书琢磨琢磨就是了。

电影资讯 巨齿鲨

有用 (6)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