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现实版「盗梦空间」——雷安德罗·埃利希的幻象解蔽

正如北京炎炎夏日的火热,公众对“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特展的关注热度也持续升温。今天是“太虚之境”开展的第一个周末,我馆迎来了观展高峰,参观人数已突破1万人次,在此感谢观众朋友们头顶烈日仍耐心排队等候!

为确保观众参观安全和展出作品安全,我馆会根据现场情况疏导观众流量,望您谅解。时间允许的观众建议您错峰观展,于工作日或夜场前来美术馆。

image.png

1.jpg

2.jpg

展览现场

作为一个“空间叙事者“,雷安德罗·埃利希善于通过镜面反射、窗口通透、光线投射、隐藏叠加等细节手法塑造空间,在虚构与重建中充斥着隐喻与投射。

传统艺术审美,往往将审美对象看作是与 “我”有一定距离的客体。观者在作品前,只能通过思维活动的参与,囿于作品的意义空间中再创作的限制。而在雷安的创作中,艺术作品不再只是作为严格的「输出者」,而是以一种由近及远的审美距离,以本身“开放”的召唤结构,诱使接受主体介入作品。观者在审美体验过程中与艺术作品进行互动,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作品本身的呈现形态。最终, 观看者经过直觉、娱乐、沉浸、反思等审美体验过程,从中抽离出来,并与作品保持距离。

雷安的艺术不再是传统的“静态审美”模式,也不再只是“不说话的艺术”, 由此,观众不再像传统方式那样“置身事外”,而是参与其中,与其“共舞”。

image.png

参照古希腊人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法国哲学家让·吕克·马里翁指出,“注视”的含义其实是持续的监视,一种通过目光的持有(Teniràl’oeil)。实际上,注视作为“看”的一种,如马里翁所说,有着多种意义与可能,比如,“将自己的目光加之于与之对峙者”。观看者采取了被看者的位置,被展现的现象反过来成为一种展现。通过这样一种主动性—被动性的相互揭示,人们才得以更深刻地进行自我审视。

《教室》是从《精神分析师的办公室》这件作品延伸出的新版本,雷安以20世纪80年代北京一所典型的高中教室为原型,在这间空荡荡的教室前通过镜像,使观众看到自己的投影出现在装置的真实空间里。

3.jpg

在《教室》中,观众与投影中的自己目光对接时,仿佛在与艺术作品中的人物目光交汇。这一刻,观看行为发生了颠倒:观看者被观看、被凝视,被融入艺术作品。现实与虚幻在目光的相互捕捉中反复被倒置。在这种微妙平衡下,观看者以一种动态的、多维度的观看方式,将自己置身于特定的语境,不断进行着自我审视与被审视,观众的自我意识开始外溢。

4.jpg

雷安德罗·埃利希在《迷失花园》中同样运用了这种位移与注视,在这个由金属框架、砖、窗户、镜子、日光灯和人造植物组合装置的室内空间里,观者可以通过一个中国古典园林的窗口看到各式各样的绿色植物。透过玻璃,观者可以从一个对角线的角度看到自己的映像被反射在一个全然不同的位置。

5.jpg

雷安德罗·埃利希跨越了二元对立范式中的矛盾与纠结,以一种更为敏锐的方式去思考自我主体的处境。这当中所包含的自我和空间、自我和他者、自身和自身之间的关系,作为一个关系的主体,也折射出主体所有的不适应、矛盾与多元化。

image.png

艺术作品中,“镜子”这一元素通常承担着“画中画”形式符号功能。其以“正反拓印”方式,制造了差异,制造了距离,制造了双重空间。镜像是物象的分裂,又是物象的同一;镜像既是虚幻的,又印证着外部的实在。镜中的我,是另一个自我,变身为他者,既相似又不同,既熟悉又陌生,但镜像以“对称”而又“对立”的方式,搭建一隅相互指认的平面空间,锁定了缺席与在场的共生形态。镜像是外部与内部、同一与分裂、实在与虚幻、自我与他者、在场与缺席、分有与共有的矛盾结合。

6.jpg

在《试衣间》中,雷安德罗·埃利希利用镜子构架起多重场景的视觉趣味。观看者在镜前的自我注视意味着一个场景,而对这个作品来说,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一个场景。雷安德罗·埃利希运用这一场景制造了一种意味深长的的奇特混乱。观者的自我注视被多重空间的折射所反复确定、锁定。观者目光相互隔离,又彼此融合,被无形的视觉纠缠为一体。

7.jpg

除了视觉作用,在意识层面的镜像作用可能更加深刻。根据拉康的看法,正是由于对镜像的误认,人们才在想象中建立了自我意识。雷安德罗·埃利希利用镜子这一元素,将作品空间描绘成具有萨特式哲学意味的环境,使观者不断意识到自身的存在。而自我意识是人与其它动物的极重要差别,构成了人类精神世界的发端。镜子是“一个具有普遍魔法的工具⋯⋯它把事物变成景象,把景象变成事物,把自我变成他人,把他人变成自我。” 人们对自我的探究不会停止,主体对自我的想象与认知永远无法与现实的镜像一致,自此本体便不断陷入自我镜像的追求中。

image.png

雷安德罗·埃利希强调生活的“陌生化”,善于重新诠释日常,对我们司空见惯的事物与观看机制不断发出新的质疑。在雷安的创作中,日常物品不再只是物质形式,而成为了一种可以被解构的观看媒介。人们得以重新考量——一种造物的多元性: 日常生活中暗藏着无数充满视觉隐喻的异质媒介,如何在统一范畴内对抗与对话、彼此拆解又互相增益。

8.jpg

所以,在《电梯游说》中,电梯门成了画框——画中的人物却是鲜活生动,真实的电梯背后放置了一个巨大的LED屏幕,循环播放着不同情境的场面。电梯这一物质元素从日常生活中被带到一个新的维度,而我们惯常的观看方式与思维方式也被冲刷。

9.jpg

10.jpg

在《日间的白亮航班,夜晚的暗黑航班》和《全球快车》中,窗口则成为画框。画面亦是流动的,不会因为视觉局限而被定格与停滞。

11.jpg

尤其值得玩味的是,雷安德罗·埃利希不仅在观看者与作品之间建立对话,作品本身之间也存在着对话与呼应。本次展览的几件作品均以特定的顺序装置,以“小说“或”剧本“的叙述逻辑相连接,使观者深入阅读并不断反思,最终完成自我探索与诠释。雷安德罗·埃利希的作品不会有最终的空间或时间终止点,因为它们始终与画前的真实空间保持着联系。这些大型装置艺术在不同地方反复被观看,反复自我构建与融入新的语境,这种互动将始终持续。从这一层面上来说,雷安的作品拥有无尽的生命活力。

展览详情

12.jpg

这个虚幻、解构、颠覆性的视觉艺术世界

“太虚之境”等你来看!

展览时间:2019年7月11日—8月25日

(展期内周一不闭馆)

日场开放时间:9:30-17:30

日场最晚入场时间:17:00

夜场开放时间:18:30-21:00(周一不开放)

夜场最晚入场时间:20:30

温馨提示

因学院临时工作安排,7月22日(周一)当天白天闭馆,加开夜场,开放时间为17:00-21:00(最晚入场时间20:30)。其他日期观展时间不变,请您合理安排参观时间!

1. 成人平日票:108元(周一至周五可用,周末及夜场不可用)

2. 成人通票:128元(展期通用,夜场不可用)

3. 双人票:168元(夜场不可用)

4. 三人票:238元(夜场不可用)

5. 优惠票:60元(使用人群见内文“优惠票使用规则”,夜场不可用)

6.夜场票:88元(7月11—8月25日期间除周一外,18:30-21:00使用,20:30停止入场)

7. 团体票:10人起购,每人88元,仅限美术馆前台现场扫码购买

购票须知

1. 凭电子购票凭证前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前台验证后,兑换纸质票入场,一人一票,门票仅供单次入场使用,出场后不可再次入场。

2. 身高1.2米以下儿童可免费观展,需由成人陪同入场,一位成人仅限陪同一名免票儿童参观。

3. 如遇观展人流高峰,可能实行限流观展;请观众遵从现场疏导。

4. 如遇特殊活动价格浮动,展览信息临时变更,夜场开放日期调整等,请以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官方平台及售票处公示为准。观众购票成功后,均视为已详细阅读各项须知且默认同意本展览的所有相关规定。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拥有最终解释权。

【购票请戳~~~】

猫头动图.gif

电影资讯

有用 (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