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大家都对其中的文化表示好奇,比如其中的发饰、妆容、手势、官位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里面的历史,尤其是看完了最新播出的几集,大家心中应该都有一样的疑问。
在这部剧刚刚播出的时候,看过一个关于导演曹盾的采访。主持人问他:“马伯庸在小说中的描写的事物可是非常的细致,您在对《长安十二时辰》的影视化过程中如何做到忠实还原的?”
听到这里,曹盾微微一笑说到:“我的要求并不是还原大唐,我是努力想要还原大唐的一天。”
看到这里,不得不佩服曹盾导演的处事不惊,即使在《长安十二时辰》在播出后收获了那么多的好评,依旧保持一个平常心。
他这样的回答,不仅是一种谦逊的表现,也是对自我的一种鞭策。大概只有这样的人,才能专注于拍出好作品,不愧于原著,不愧于观众,更不愧于自己。
如果非要把原著中马伯庸的长安和剧中曹盾的长安作比较的话,那么可以说,原著中的长安更像是一座海市蜃楼,让人望而却步,但是曹盾的长安,就显得接地气多了,让人更加想要了解这充满神秘感的长安。
那么下面,回归正题,一起来感受一下曹盾导演对大唐的努力还原的大唐的一天,是有多么的精致。
新播出的第十三集中,让人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阙勒霍多”这个词,《长安十二时辰》中的阙勒霍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在原著《长安十二时辰》里,阙勒霍多被形容成一个来自突厥,能够毁灭长安城的怪物。
不过相信已经看完更新完的剧集的朋友们,已经可以看出端倪,其实阙勒霍多指的就是杀伤力极大的特殊石脂,俗称石油。而在第十三集快结束的时候,张小敬和众将士也确实遭到了这种攻击。
而剧中所指的“伟大的阙勒霍多计划”其实就是突厥人想在巨型花灯中放进数量庞大的石油,在上元灯节这一天引爆石油,长安必然会陷入一片火海。
虽然在如今石油这种东西大家已经非常熟悉,但是放在唐朝作为一种可以瞬间杀死几十号人甚至几百号人的武器,确是一个稀罕玩意儿。
再来说剧中精美的头饰和妆容,这可就是道具和化妆老师们的功劳了。不过此前在网上也听到过一些质疑声,那就是千玺弟弟的发簪,为什么是纵向的,是不是插错了。
其实不然。在查资料的时候发现,这种纵向佩戴发簪的方式,被称为子午簪,是道教的特色。在剧中,李必的头上戴有两冠,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莲花冠,这是道教中高阶法师才能佩戴的头冠。
所以说,千玺弟弟的发簪并没有佩戴错,一些质疑的声音,则是有些时候观看者并不了解当时的时代环境,才会产生的误解,要相信《长安十二时辰》的剧组服化道老师可是很专业的哦。
妆容这个东西,很多女生都很感兴趣,看电视剧的时候也喜欢顺便看看剧中演员们到底打扮的有多么“妖艳贱货”。
咳咳咳,口误,是多么美艳动人。大家都晓得在《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唐代女子的咬唇妆登上了热搜。实际上,不止唇妆,唐代女子对面妆、眉形、发髻也很讲究。
唐代国力繁盛,女性妆容也较为多样,但是总体感觉会让人有种日本风格,当然,并不是指的现在的日杂风,而是那种日本古典和服风格,可是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实在那个时代,是日本在学唐朝,而不是唐朝在仿照日本。
而这也是这部剧如此受到观众追捧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不仅最大程度的还原的历史,还让大家了解唐风,为唐风正名,大概不久之后,就会掀起一股“唐风热”吧。
再说手势,在观看《长安十二时辰》,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有一样的疑惑,那就是檀琪的手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不像以往看过的宫廷剧那样,总感觉很别扭。
其实,剧中檀琪的手势被称为“叉手礼”,“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是一种表示特别恭敬对方的礼节。
而关于叉手礼,历史上其实有很多记载,比如汉末魏晋时的史册。晚唐的壁画中,还有《韩熙载夜宴图》和《女孝经图》两幅画中也皆有描述,可见在还原历史方面,这部剧可谓是下足了功夫。
谈完了最近看剧的疑惑和夸了一波剧组非常好的服化道准备,最后的最后,还是想要再说一下张小敬这个人物。因为通过第14集中,徐宾对张小敬这个人物的点评,又让人对张小敬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生动鲜活、有人情味 ,从贩夫走卒的心头所好 ,城东城西菜金的高低,甚至到高墙内院隐秘的人情,最关键的是,他真心真意的喜欢这长安城里的人,张小敬做不良帅,见的都是恶人,但他并不先判断其恶,而是查 。”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独独缺少的,就是张小敬这样的人,其实徐宾想要表达的, 张小敬他是一个纯粹的人,即使他经历过很多不好的事情,但是他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不胡乱猜测一个人,不胡乱定义一个人,这其实是在生活中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的事情。
“一日观尽长安乱,心需纯粹才能断。若得长安一日闲,愿观百姓叹悠然。”纯粹,是这部剧带给大家的第一感受,当然,这其中的一个大功臣便是原著作者马伯庸,因为他就是一个纯粹的人,做着纯粹的事。
而导演曹盾乃至整个剧组的人也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专注于品质,并且告知观众,大概这就是一部剧能如此受到让观众笑的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