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动作片的困境,《蜘蛛侠》解决了吗?

毫无疑问,《蜘蛛侠:英雄远征》,是要比《蜘蛛侠:英雄归来》好得多。

这部续作,暂时性解决了系列第一部,也是青少年动作片所共有的问题:

如何看起来不那么幼稚。

然而,有时间解决这个问题的,恐怕也只有《蜘蛛侠》了。

其它的青少年动作片,早就因此撞死在沙滩上了。

系列的上一部《蜘蛛侠:英雄归来》,几乎是一部“少儿版漫威电影”。

蜘蛛侠先不忙着对抗邪恶,而是得抓紧时间,处理他跟大人们的关系:如何在钢铁侠的世界里,学着去做一个“初级”超级英雄,顺便收拾街区里的坏蛋——

别看反派“秃鹫”一身高级装备,这人的心态,不过就是个你得罪了的坏邻居,偶尔做点不法生意,正好还是你心仪妹子的老爸。

呃,一部纽约街区青少年喜剧的元素,差不多齐了。

第一部的海报设计,都是高中生剪贴簿风格

《美国队长3》里,大家已经认识了这位小朋友,前几年又刚看了一遍他的起源故事,所以《蜘蛛侠:英雄归来》没必要再从头塑造一遍彼得·帕克。

结果,在人物塑造上做了减法的第一部,一下寡淡了。

打个小反派,谈个小恋爱,主人公性格底色还留白,十足一个合家欢级的漫威二线厂牌。

偏偏,青少年动作片是个只能做“减法”的亚类型。

相比于一般的成人向动作片,青少年动作片要缩减的,不仅是尺度。

包括人物的性格塑造、反派的动机演绎,乃至于世界观的设定细则、物理原理,其基础底线,都必须比一般动作片降一个量级。

给孩子们看的,不能太复杂。像灭霸一样的反派,可以出现在《复联》系列,却不能跟只看《蜘蛛侠》的孩子们碰面。

一个怀着“崇高”目的的恶魔,试图以杀灭人类净化地球,听起来像是希特勒——

但他还是个不计个人得失,只以权力为手段的狂信徒。人性的极端,比历史还要复杂。

对于中学历史课还没学完,只想在暑假轻松一下的小观众们,这样的人物,也许超出了他们的理解范围。

这注定了《蜘蛛侠》续作的复杂升级,不能违背“青少年成长”主题本身,太深入的思索也不合时宜。

所以,《蜘蛛侠:英雄远征》依然被这一问题羁绊着。

但它整体的升级,已经是一次对青少年动作片问题的突破。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人物塑造的升级:这次的反派,依然是个虚荣膨胀的害人精,也是复联英雄们的“历史遗留问题”——小英雄要解决的麻烦,总是大英雄们无意中导致的。

但大英雄的小问题,往往是小英雄的大麻烦。

一个满身高科技的吹牛鬼,足够把天然呆的彼得·帕克搞得七荤八素了。他也要面临“长大”的当头一棒:成人世界里的家伙,再像好人的,也可能是坏人。

彼得甚至遭遇了颠覆三观的一课:“眼见为实”这件事,从此在你的生活中消失了。

通过全息投影技术与武器,这位神秘反派可以伪造一场惊天劫难,甚至一个不存在的人。

小蜘蛛这次要对付的人,虽然依旧不是大魔王,但对方的火力,可跟上回不是一个量级了。

这为《蜘蛛侠:英雄远征》的战斗场面,带来了全面升级的视觉奇观,脱离了青少年动作片常见的小打小闹,或无脑狂轰。

同时,《蜘蛛侠:英雄远征》里,彼得的成长母题,成了“人的真实”。

他要寻找真实的自我、真实的钢铁侠传人,当然,还有能托付真实自我的人。

要是换个人,像他的精神导师托尼·史塔克,这根本就不是问题:一句“I am Iron Man”,宣言从一而终。

可小蜘蛛还是个孩子,难免会有点孩子气的逃避,在同学面前行侠仗义,非得穿一身假战衣。

甚至当他真正想坦诚自我时,都需要别人推一把。

当他想跟暗恋的妹子说出自己是蜘蛛侠时,正费劲怎么开口呢,妹子一下就猜出来了:谁让这位MJ是个吐槽技能点满,脑洞还奇大的姑娘。

作为一个不会武功的女主,这设定简直是漫威至宝

在嬉笑打闹和舍生忘死里,彼得的成长,以“眼见非实”和“坦诚自我”,走出了第一步。

不过,成长还没完成,所以大家都不肯放过他:结尾,这两件事把他推到了命悬一线的境地。

新英雄不再像孩子一样被对待:刀丛弹雨里,敌人潜伏八方。

蜘蛛侠要倒霉,但《蜘蛛侠》无疑是幸运的。

作为一部青少年动作片,它尚有回转余地,能够在续集里“成熟”起来。

而大多同类型电影,也许在第一部,就因内核与骨肉的“不成熟”而断绝了。

比如2017年的《超凡战队》,因票房血亏,恐怕永远不会再有第二部。

虽然原版《恐龙战队》那股90年代低幼风,现在看来羞耻得很,反倒为IP的改编留下了不小的空间。

然而创作者忽视了一件事:这部片子最不该做的,就是固守青少年定位。

年龄接近00后的孩子们,未必知晓《恐龙战队》,IP在他们中间没有影响力。

可真正看着《恐龙战队》长大的80后、90后们,这会儿可都是成年人了。

所以,影片为了迎合青少年观众的刻意“浅薄”,青少年根本不会看到;而冲着怀旧来看的陈年观众,被耗资一亿美元的过家家搞得直翻白眼。

好莱坞不会给动作大片试错的机会,完了就是完了,《超凡战队》续作再也没了消息。

也许会有人说:少年英雄长不大,不如有个好爸爸。

《蜘蛛侠:英雄归来》如此乏力,要不是“漫威漫画一哥”的身份,以及跟漫威电影宇宙联系紧密,只怕也活不到第二部。

这当然是笑话,即便大IP,也不能为青少年动作片保驾护航。

前些年,青少年科幻小说系列流行的时候,《饥饿游戏》《分歧者》《移动迷宫》成为电影化的三大系列。

《饥饿游戏》一路凯歌,《移动迷宫》经过男主角受伤中断拍摄,大难过后,也还算圆满收官。

唯独《分歧者》倒了大霉,前三部越卖越差,导致第四部直接被削减预算,改在流媒体发行,至今还遥遥无期。

明明书籍销量不差,IP效应不小,可过于玛丽苏,不顾逻辑的设定,放在银幕上就现了原形。

所以,一部青少年动作片面对观众,不是不能做加法。

真正可怕的,是满足于“减法”的得数,靠着一副浅薄身板,拿少年观众当傻子,这点更要命。

所以,《蜘蛛侠:英雄远征》的成熟化,必须在这第二部完成。

毕竟,随着系列不断往下拍,小观众也是要长大的。

何况,一部青少年动作片的适当成人化,也许还能打破票房局限,投入更广泛的成年观众市场。

不过“适当”二字也十分重要,毕竟历史上因定位不明而失败的大片,也多的是。

《蜘蛛侠:英雄远征》打破青少年动作片困境的经验,既是自我探索出的新路,也有着自身IP效应的“托底”。

所以,它的经验未必能适用于一切青少年动作片,谁能引领困境的突破,一段时间内仍是个谜。

电影资讯

有用 (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