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良的天使》今日公映,五大亮点为影市带来新思考

7月2日,两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获得者柯文思导演新片《善良的天使》在全国公映。

《善良的天使》由两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导演柯文思执导、金马奖获奖制片人韩轶、美国知名制片人William Mundell担任制片人,李世默博士及《拉贝日记》联合制片人乔凌女士担任监制。该片是一部中国电影市场前所未见的电影,对于急速转型期的中国电影市场来说,《善良的天使》的国际化视野、平民化视角,将中美两国关系的宏大主题用生动可感小人物故事讲述的方式,不仅带给观众全新情感体验,也将为2019年下半年影市带来多重思考。

亮点一:把基辛格的命题作文,拍成全球共情的“平民史诗”

导演柯文思在近日中国各地路演过程中,都会讲起这部电影的缘起,是来自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博士的邀请。当时基辛格和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要做一个关于中美关系的纪录片,找到了柯文思。最初,柯文思带领团队,从政界高层、商界精英访谈中来探讨中美关系,这个阶段持续了6个月,然后柯文思认为“这是一件非常无聊的事情”,后来,当基辛格再三邀请他,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要把镜头对准普通人。

正是这种从大国博弈中讲述“平民史诗”的方式,影片放映中很多细节打动了很多人,片中有将珠算推广到了美国中小学的中国珠算老师,到中国教橄榄球的美国教练,拯救了美国一个濒临破产的工业小镇的中国老板,还有在埃塞尔比亚架桥的普通中国工人。如柯文思所说,“需要一个从世界来观察中美关系背后普通人命运的视角”。

亮点二:800小时提炼88分钟,绝无仅有的当下中美两国民间往来的真情纪录

如导演柯文思所说,把镜头对准普通人,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但同时也意味着,要付出更多代价。制片人韩轶回忆说一开始进入这个项目时,计划是一年半做完,但现在已经花费6年时间,因为要把宏大的主题进行平民化视角讲述,就要寻找大量拍摄素材。

柯文思说,他本来想关于中美关系的故事,就拍中美两国就可以了,后来他发现并非如此,后来他历时5年,足迹踏访世界四大洲,拍摄了有800多小时素材,最终浓缩成现在院线上映版的88分钟。导演柯文思和制片人韩轶为一部关于中国人和美国人在中美大国关系背景下的故事付出了5年拍摄的800多小时的素材,是当下绝无仅有的中美两国民间往来的真情纪录,电影版《善良的天使》之后,观众可以期待看到更多的柯文思导演拍摄的动人故事。

亮点三:一个英国导演告诉中国人,应该如何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

作为一个英国导演,柯文思一直站在中立的立场关注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他希望以生动的个体故事融化西方的偏见,尝试用艺术的语言打破两国偏见的藩篱。

导演柯文思在西安演讲时感慨:“中国过去几十年有很大成就,但没有很好的向世界展示这些成就。中国人为中国发展做出的贡献和牺牲,西方是不了解的。”

因此,他呼吁中国不管电影人还是媒体,需要讲述更多普通人在中国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成就、牺牲和代价,去把这些普通人的面孔向世界展示,以这样的方式让世界会更加了解中国。

亮点四:拍摄过程见证时代变化 参与并记录正在发生的历史

据悉,2013年,《善良的天使》刚开始拍的时候,中美两个国家关系一如既往。到了2016年,柯文思剪出初步版本的时候,美国大选尘埃落定,特朗普上台,风云骤变,“这是一场政治灾难”,柯文思说。

刚拍完的,已经成为历史,面对时代发生的突变,柯文思和韩轶决定,要跟着时代的变化去纪录,去继续拍。到了2018年,众所周知的“贸易战”开始了,整个世界为之紧张。当人们看到《善良的天使》说柯文思5年前就预测了“贸易战”,柯文思总是说,他没有想去做预测,只想去纪录这个时代的变化,要捕捉时代的变化,必须又更加敏锐的嗅觉。

亮点五:观众超越国界与种族 从华盛顿到中部农场到中国各地共同感动

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导演柯文思和制片人韩轶就带着《善良的天使》走进美国,从华盛顿到小镇马斯卡廷,从政界商界精英到普通的农场主,都为《善良的天使》中那些生动感人的普通人的故事感动。

美国《洛杉矶周报》评价:这部纪录片选取了不同的视角看待中美关系,更代表了两国普通民众的心声。现在,是时候倾听“我们善良天使”眼中的中国。

中国驻美大使崔天凯看后说:平凡而伟大的两国人民就是“善良的天使”,他们“以友善、智慧和宽容,为中美关系的发展铺平道路。”

《善良的天使》在中国各地做提前点映和路演时,95后和00后对这部片子反响远远超出预期,年轻观众都认为这部电影在当前上映“很有勇气”,对于年轻人是一个非常好的了解世界的机会。

随着《善良的天使》在全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专线上映,这部电影的宏大格局和细微动情都将给中国观众带来非凡的观影体验,对于大国博弈复杂关系的多维探讨也会引起热议,同时,这种国际化、现代化的“讲述中国故事”的方式也将引起电影行业更深层的思考。

电影资讯 善良的天

有用 (5)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