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能留给我们的,不止记忆里的画面

对于经典这个词,大家对它都有自己的理解:

有人说经典就是自己心中的那份“白月光”;

也有人说经典就是可以被反复解读的作品,不同人能得出不同体会。

那要经历多久的沉淀,才能称之为“经典”呢?也许20年就是一道坎。

前段时间,世界著名导演卡梅隆感性发推:

20年过去,在电影《泰坦尼克号》的置景船舱马车上,Rose留下全世界最知名的手印之一竟然还清晰可见。

1.jpg

瞬间,对于#rose 手印还在#的讨论,阅读量已达到1.6亿,2.2万微博网友参与讨论。

那段让人脸红心跳的画面,

那句经典的台词“You jump,I jump”,

两个超越一切阶级界限疯狂相爱的年轻人,

面对死亡仍在坚持演奏的乐师,

老夫妻在生命最后一刻牵手迎接未知…

所有的记忆点,都让观众非常的有画面感,想到自己看电影的当时的心情,当时陪在身边的人。

2.jpg

即使泰坦尼克号沉没在浩瀚的大西洋海底,即使20年过去了,但每次提起电影中的任何一个画面,都会引起一波回忆杀,这就是经典真正的力量。

除了电影在追求超越时代的立意之外,舞台艺术也不甘落后。

20年前,音乐剧已经不算冷门,《歌剧魅影》《猫》《西贡小姐》《悲惨世界》等音乐剧在世界各地都已经打出了知名度。

3.jpg

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一部音乐剧可以演10年、20年、甚至是30年以上呢?

能让一部音乐剧连演N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中涉及到了许多因素,而这还要从音乐剧的“代名词”百老汇,以及与它并驾齐驱的伦敦西区说起。

百老汇和伦敦西区可谓是夜夜笙歌,每晚都至少有二三十部大大小小的音乐剧在其间上演,在不同的音乐剧演出类目中,有一类就是“驻场演出”。

所谓“驻演”指的就是在某个剧院里长期连续不断(每周八场)上演某一剧目,而这里的“长期”基本至少要一年以上。

比如大名鼎鼎的《剧院魅影》,自1988年1月起,已经在百老汇的Majestic剧院如此上演了31年,而在它的故乡伦敦西区,更是早在1986年秋季就在Her Majesty’s剧院站稳了脚跟。

4.jpg

能够在世界级音乐剧中心连演多年、长盛不衰的音乐剧,基本都是有口皆碑的“殿堂级”作品;它们往往得过无数大奖,并通过巡回演出、官方摄录等传播途径,切实影响并塑造了全球各地观众的审美体验。

其中就有《妈妈咪呀!》。20年前,一部由ABBA乐队22首金曲串联而成的音乐剧《妈妈咪呀!》横空出世,点燃了伦敦的夜晚。

5.jpg

被誉为“世界第一音乐剧”的《妈妈咪呀!》,是“点唱机音乐剧”(Jukebox Musical)的绝佳范本。它的创作初衷,就是为了把瑞典国宝级乐队ABBA的经典曲目、串联编排成一个浪漫又有趣的故事;有ABBA的音乐做基础,《妈妈咪呀!》的每首歌都是那么好听,每首歌都成为观众的记忆点。

它的耳熟能详的程度,似乎不用再赘。已经演出过6季的大型选秀节目《妈妈咪呀!》,将这首歌作为开场曲目;前几天张韶涵在《声临其境》 中演绎的一段《honey honey》让刘敏涛老师激动不已,连声说“我特别喜欢这几段”。

6.jpg

就连英国女首相梅姨都是ABBA的粉丝,上台演讲前,她还钦点了ABBA的神曲《Dancing Queen》,摇摇晃晃尬着舞上台。

《妈妈咪呀!》能在这20年的时间里,走过全球超过240座城市,被翻译为14种语言演出,除了剧里的金曲之外,还因为它所传达的自由、独立女性的精神内核,是无论哪个时代能引起共鸣的。

试想一个牛津毕业高材生,放弃父母眼中的大好前途,来了一次说走就走、“说睡就睡”的旅行,在最美好的年华未婚先育,还倔强地留在一个离家超远的地方独自带孩子。

这在很多人眼里似乎都“不合常理”。

而剧中“唐娜与动力乐队”三姐妹更是象征了女性解放的极致:一个单亲妈妈、一个不婚主义,一个离了三次婚。

又是完美踩中了中国女性的雷区。在很多人的故事里,要成为这三种女性需要背负很大舆论和物质压力,需要非常非常大的勇气,而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大多数人。

但这潇洒三人组所散发出来的精气神却是让大多数人羡慕的——

不受世俗眼光束缚,有歌有酒有欲望,以自己最想要的活法,优雅又放肆地慢慢变老。

9.jpg

这就是经典的力量,它所蕴含的精神不会在时间的洪流中隐没,反而会让看过的人反复品味。

《妈妈咪呀!》中文版2011年首次呈现在了中国观众的面前,以西方精神融合本土化演绎的魅力,诠释着这个时代最值得珍视的自由与个性,为中国女性再打一发强心针。

2019年适逢《妈妈咪呀!》开演20周年,中文版将再度回归,在上海大剧院和大家见面,将这部具有生命力与独立女性魅力的作品呈献给每一位观众。

10.jpg

【购票就戳我哟~~~】

猫头动图.gif

电影资讯

有用 (4)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