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年代剧《外滩钟声》本周即将迎来收官。这部集亲情、爱情、邻里情于一体的暖心献礼剧自播出后便收获众多关注,这几天更是刷爆朋友圈:“很久没有因为一部剧眼泪止不住,看得揪心”、“再也不说爸妈土了,原来他们年轻时候那么潮!”、“良心剧,那个年代的故事太动人了,疯狂打call”,观众热议不断。
这部剧之所以让大家有如此感触,正是因为剧里有许多普通人的影子,饱含时代的印记与馈赠。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原汁原味的上海风情、风雨外滩的历史变迁、普通百姓的生活画面在镜头下一一展现,“梧桐里”的弄堂里也开启了一段别具风情的“国潮”记忆。
“国潮”风尚一:轮回在时代里的“时尚基因”
时尚,是有历史感的,时光更迭,敲动的是记忆的大门;时尚,也是有轮回的,造型一出,便能牵动观众的目光。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上海弄堂,经典白球鞋搭配海军风条纹衫,时髦梨花烫代替可爱“胡兰头”,低双马尾搭上碎花衬衫裙,牛仔喇叭裤配上港风chic大卷……剧中,时代感爆棚的服装造型悉数还原了改革开放带给人们从内而外的点滴改变,开启了一场属于改革开放时代的潮流中国风。一场场属于外滩的“时装”大秀正在《外滩钟声》轮番上演,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属于父母那个年代的“维密”。
父母那个年代的时尚不仅体现在“穿”,还体现在“用”。充满年代感的搪瓷杯、热水瓶,家具上的各式纱罩,组装的三波段半导体收音机,富有年代气息的老式自行车,每一个物件依旧是现如今各大时装品牌设计师的创作元素的重要参考。
“国潮”风尚二:流淌在时代里的“知识渴望”
1976年,恢复高考,无数学子拿起课本想着改变命运叩响大学的校门。杜心生、俞佩佩、苗招娣、杜心美、杜心根陆续都加入到了高考大军中。最终俞佩佩考上了音乐学院,还去了国外留学,苗招娣考上了财经学院,杜心美兜兜转转也圆了求学梦,杜心生虽然落榜了,但他把对知识的渴望、对大学的向往寄托在了女儿杜安安身上。
“高考”、“留学热”在他们的追梦路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是剧中外滩男孩、女孩们的求学故事,也正是我们父辈那个年代的真实缩影,也是我们正在或者将要面临的。现如今,高考依旧是关系到每个家庭的人生大事,参加过高考的人更是感触颇深,“知识改变命运”的说辞侧面印证着求学带来的人生影响。时代的脚步在前行,我们在求学路上遇到的考验和抉择或许会有所不同,但不变的是流淌在岁月里对知识的渴望。
“国潮”风尚三:氤氲在时代里的“不安分因子”
或许你现在还时常听到父母对你的唠叨:“你就不能踏实点儿别瞎折腾了吗?”殊不知,他们年轻时也曾跌跌撞撞地追求梦想,在挫折中成长,在时代浪潮里拼搏。
《外滩钟声》里也有一群以杜心美、杜心根为代表的“折腾”的人:杜心美有个服装设计师的梦想,“小裁缝”一路追梦,不仅在改革开放后拿到了弄堂里第一张个体经营执照,抓住生活中的每一个机遇,并在自己热爱的行业中留下了属于自己的印记;杜心根在42路公交车上卖过票,做过房管所的学徒工,也干过“倒爷”等带着深刻时代烙印的生计,最终在玩具的世界闯出自己的天地。
在当年那个求安稳的年代里,像杜心美、杜心根这样敢闯敢拼的年轻人,他们在痛苦中坚强,在平凡中成长,为梦想而前行,始终带着希望勇敢拼搏,最终用自己的双手努力创造出了无限可能。看到这些,是不是让你对那个时代的理解更深了呢?
盘点剧中的这些人物,他们的每一次拼搏、每一次进取都印证着“奋斗者才幸福”的时代真谛,对于当代怀揣梦想、艰难打拼的年轻人来讲,也是创业界的精神榜样。正如编剧李云良所说的那样:“普通人的平凡梦想,往往与时代风云、国家发展休戚相关。而涓滴汇成河,每一个梦想叠加,最终铸就时代的浪潮。”
“国潮”风尚四:回响在时代里的“幸福钟声”
在时代变迁的洪流中,除了对梦想的追求,还有一个绕不开的话题,那就是对幸福的企盼。时代在变,周遭的人在变,对比很多人“想出去闯一闯”的念头,还有一些人,始终站在原点,坚守一方土地,杜心生就是这样的代表。
“择一事,钟一生”是杜心生对职业坚守、对家庭守护的最好诠释。作为家中长子,杜心生接替父亲,守护在海关大钟旁,守护起整个杜家,当起守钟人,当起守护人,成为一家人的支柱。杜心美和杜心根能够安心在外打拼,身后靠的是哥哥无尽的牵挂与支持。
杜心生身上有着无数家庭顶梁柱的影子,稳重踏实、勤奋努力,默默付出,代表着无数小人物的精神风貌,是城市建设和时代进步不可忽视的中流砥柱。他们是无数历史的见证者,是时代变革的亲历者,也是美好生活的参与者,正如剧中杜心生守护的海关大钟一样,辗转悠扬,从不停歇,在时代浪潮中默默坚守,在敲响幸福的生活的路上昂扬前行。
《外滩钟声》正在浙江、安徽卫视温情献映,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同步播出,如果你曾经历过那个年代,你将从剧集中回味到那些熟悉的场景;假若你不曾,请跟随镜头穿越时空,感受属于那个年代的印记。剧集开启年代回忆,钟声敲响幸福未来,我们也得以透过剧集看时代,透过时代看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