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金庸先生的去世,让人们特别难以接受?

屏幕快照 2018-10-30 下午11.12.42.png

今天金老先生去世了,一个时代落幕了。有许多人表示“真的难以接受”,我个人也对这种感觉体会得十分深刻,在沉痛的悲伤稍减之后,我不禁思考了一下,为什么金老的去世,尤其令人们难以接受?

首先,是他的影响力。我说的不是他的影响范围有多广,而是对于一个金庸迷来说,他的影响力有多深。

57.jpg

当你看过一个人的几部上百万字的小说、几部几十万字的小说,几部或十几部由他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那么这个作家对你的影响,纵使不算“深刻”,也算得上巨大了。大到了似乎已经成为你生命历程的一部分。像这样一个深深地影响了你的人突然去世,你怎么能坦然接受呢?

而影响力只是一方面,我个人觉得让大家最难以接受的一点,还是因为一个幻想世界的被“证伪”。

58.jpeg

《鹿鼎记》里有句话,叫“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许多金庸迷都喜欢用这句话来作为对金老的祝愿。

为什么呢?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有趣;但我想更多的,还是粉丝们希望把那个幻想的世界和现实中的塑造这个幻想世界的人联系起来,从而在潜意识里增加这个幻想世界的真实性。

这不是因为粉丝们是科盲,实际上大家都知道金老塑造的那个幻想世界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那个幻想世界实在是太美好了,所以人们在心中特别希望它存在,为此不惜“欺骗”自己。就如同在我去年看《鹿鼎记》的时候,看到韦小宝扬威中俄边境,那段描写十分逼真,简直像是史书手笔,我那时候明知道这些都是假的,但还是忍不住去用引擎搜索:“历史上有韦小宝这个人吗?”

59.jpg

所以,我们大家纵然知道金老不会内功、更不会天长地久不老长春功,不能返老还童,但总是在内心里暗示自己:“金老很厉害!金老很厉害!肯定和普通人不一样!”

在这种暗示下,我们已经不愿意相信金老也是普通人,也会死。或者我们纵然接受了他也会死的这种设定,我们也愿意相信:“很可能活个一百一二十岁啊,就算不行,凭金老之能,活过百岁也是很轻松的嘛……”最好金老的死晚一些到来,永远晚下去,因为他只要一天不死,我们就能保持对那个幻想世界的潜意识“相信”。

666.jpg

结果在今天,这一切希望、这一切对幻想世界的胡思乱想,全都破灭了。

金老的去世,让我们发现,虽然金老塑造了一个幻想世界,但他本身却不属于那个幻想世界。而我们,也不属于那个幻想世界。

在今天,江湖永远成为了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幻想,失去了一切的到达通道——或许原本就没有那个到达通道,只是我们一厢情愿地觉得有。

48.jpg

这才是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接受金老去世的最主要原因——我们接受不了的,实际上是那个幻想世界的褪色。

在今天,江湖远了,现实近了。

特约作者/张章 首发于微信公众号张章的小书屋

电影资讯

有用 (6)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