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贴】埃贡•席勒:死神与少女

你想感受他的时代吗?

- 1. 镜像关系与线性嬗变 -

故事始于一面镜子。

席勒将一面巨大的全身镜搬至家中阁楼的画室,从此他开始了持续一生的穿透镜面的凝视 —— 对面部表情,身体结构,女人,孩童,一切。

镜子在席勒的画作中充当了一个重要的隐形媒介。法国精神医生拉康曾提出过一个“镜像理论”,即镜像体验传达了一种混淆了现实与想象的情景意识,镜中的“我”与现实的“我”存在意识折射的差异,并非绝对同一。基于此,镜子和绘画同样具有映像(reflection)和再现(representation)的功能。

席勒留下的100多件自画像,大部分是通过观察镜像完成的。通过镜面反射后再创作的人像具有了一种双重折射下的艺术哲思。线性扭曲和变化之后的肢体和表情是自我意识里再现的“席勒”,一个反映出欧洲20世纪初期时代烙印和个人悲情的特征的“席勒” —— 悲愤,矛盾,张狂又压抑,自恋又自贬。

席勒 | 自画像 Schiele | Self-portrait即使是部分模特习作,席勒也会通过观察镜中图像再绘画。镜子的存在给予空间多纬度的可能。在《在镜子面前画着裸体的席勒》中,席勒勾勒了模特的背影,以及镜中的模特正面和正在绘画的自己。画面中省去了实体的镜子,将现实空间和镜中虚镜贯穿。

微信图片_20181017191740.jpg

通过镜子,席勒并非单纯凝视模特本身,而是跳脱出单一关系,成为自己和模特的观众。

- 2. 反叛,分离,聚变 -

微信图片_20181017191842.gif

席勒的作品不仅是单纯个人创作,更具备一种时代代表性的和群体象征意义。16岁以最年轻入学生身份被维也纳艺术学校录取,却不安于保守的学院派观念毅然退学。年轻的席勒似乎一开始便有着想要改变世界的雄心。

19世纪90年代,世纪末先锋派艺术家们在乱世中革新,分离派(Secession)和新艺术运动 (Art Nouveu) 并行。席勒追随导师克林姆特,一直活跃在艺术运动中心。面对现实世界的绝望,席勒用充满反叛与强烈的生命意识的创作传递着艺术的使命。正如克林姆特组建维也纳分离派时在宣言中说的:“我们不懂什么是伟大的艺术,什么是渺小的艺术;不懂什么艺术是供富人欣赏,什么艺术是为穷人所喜爱的。我们只知道艺术是为人们共同享受的一种财富。”

席勒作品的反叛与时代特征,不仅被赋予在那些裸露纠缠的躯体中,其风景画中也有所体现。他画中的风景和房屋总是带着暗色调的阴沉,即使是艳丽的花卉也只剩凋零的枯槁。

微信图片_20181017191915.jpg

虽然年少的席勒受蒙克,梵高等大师的影响,在色彩和构图上有所借鉴,但画面之下的情感基调完全则完全属于他的人生和时代。梵高的向日葵浓烈厚重,反映着画者激情澎湃的内心和对世界仍保有希望的坚决。而席勒的向日葵萎靡枯萎,拥有极端相反的悲悯心境。

微信图片_20181017191952.jpg

另一方面,席勒从克林姆特那里间接学习到的浮世绘风格也带给其作品的更加广泛隐喻性。东方绚丽的色彩元素和春宫图里对躯体的诠释恰好契合了席勒对人像的表达 —— 极致绚烂下的物哀与孤独。

席勒的作品积极融合着当时新兴的元素,又保留自己的风格和思考,追逐着艺术的自由。正如维也纳分离派展厅大楼门上所刻的座右铭:“每个时代都有他的艺术,艺术有他的自由。”

- 3. 灵魂,身体,死神与少女 -

微信图片_20181017192109.gif

除了对外部世界的反思,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的席勒也执着于对内在精神的洞悉。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中,人有生的本能(性本能)与死的本能。席勒画中对性的描绘似乎是一种对“生”的诠释,表情的空洞和肢体的狰狞则是对“死”的感叹,甚至对多幅画作直接以死亡为主题命名。

对少女身体的执念也是对少女灵魂的向往。大概在那纷杂绝望的时代里,唯有少女的身体能透出最纯粹的生的能量。席勒一生中几个重要女人: 妹妹Gerti是他最早的模特也是心中高贵灵魂的象征;舞女Moa见证了席勒和朋友们一起的年少时光;陪伴他最久的模特和情人Wally ,既是其灵感缪斯也伴随席勒的绘画和人生走向成熟;生活走向沉稳后结识的妻子Edith,却怀着身孕和席勒一起死于西班牙流感。

微信图片_20181017192151.jpg

虽然艺术中裸体是常见的,但当时席勒的画作违背古典主义丰腴优雅的女性身体,而被冠以色情的标签。然而,席勒画中女子裸露而扭曲的姿态和表情却很难构成“情欲”的形象,裸露的身体只是他表达的载体,人物背后深沉的情感远大于了表面的裸露。

微信图片_20181017192218.jpg

即便无法为席勒的作品是否色情辩护,但将目光停留在裸露的躯体上,实在轻视了席勒的天赋和成就。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席勒的作品非常纯粹,没有背景和过多的装饰,只为诠释一个共同的主题 —— 矛盾的情欲,既是快乐的源泉也是不幸的开端。席勒作品的美是源于内心和灵魂的,正如康定斯基定义的:“凡是由内在需要产生并来源于灵魂的东西就是美的。”

《死神与少女》的画面,是电影的结尾,也是席勒对情感的诠释。此时,他代表男人,代表死亡,也代表神。席勒的艺术通过镜像和画面,超越空间,穿越生死,在时代里游荡,以画作为媒介,留存百年。

微信图片_20181017192321.jpg

「节假日开放时间通知」

假期不打烊

中秋节9月22-23日(周末)正常开放

9月24日 (周一)闭馆;

国庆10月1-7日正常开放

10月8/9日(周一/二)闭馆;

10月10日恢复正常。

Read Mo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信图片_20181017192417.jpg

异 • 变:形体美学档案馆 手稿展第二季

Metamorphosis: Archives of Aesthetic Shapes Season Two

2018.09.12 - 2018.10.31

【购票就点我哦!~~~】

340625920414772335.png

电影资讯

有用 (5)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