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出发》监制夏烈专访:老人的眼光,依旧具有穿透力

2018上半年,中国电影票房突破400亿,居世界第一大电影市场。

据相关机构预测,2018年中国电影市场累计票房将超650亿。未来五年,电影产业市场规模将超2000亿。

但在其中,家庭题材电影的贡献微乎其微。受众极少、题材单一、产量不高,它一直是中国电影人的创作“短板”。

《沿海出发》监制、夏烈教授则对此持着不一样的看法:

夏烈

《沿海出发》监制

夏烈,中国网络文学界“百晓生”、文学评论家、出版人、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杭州市网络作家协会主席、杭州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院长。

曾主持策划《后宫•甄嬛传》、《芈月传》等多部网络文学超级畅销作品。

夏烈与《甄嬛传》作者流潋紫合影

2015年起,夏烈担任多家影视公司首席影视文学顾问,专注于文学作品的影视转化,《沿海出发》由此应运而生。

这一期,沿海君有幸邀请到夏烈教授,来与大家见面交流:

■ 对“海”是什么印象?

夏:和海有关的记忆其实不算早,大约要到高中毕业了。虽然我的祖籍是浙江舟山的定海,但老家在定海城的山村,并不临海。

相比下,湖的文化影响于我则非常深,主要受赐于杭州西湖。

后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海边的旅行记忆中,海给我的是阔大神秘之感,有时候也是孤独,像孔夫子讲“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如果觉得日常生活烦乱失意,那一刻就非常向往海。

■ 平时对渔民的印象怎样?

夏:我觉得渔民是更有风险和冒险精神的一群人,辛苦、敢搏、大气、豁达,也敬畏天意。

我可以从另一个侧面感受到渔民,那就是渔民画,威海荣成也有,往往是绚烂、幻想、神秘的,同样是生活的热爱和热闹,也更多一点奇幻色彩。

■ 对威海的印象怎么样?在《沿海出发》前了解过“谷雨开海节”吗?

夏:因为开机仪式,去了威海、去了荣成。

首先通过美食——海鲜烧制,感受到一种别处无法想象的丰富、丰饶。

也感觉到了威海的文明、威海人的热情好客,印象很好。

渔民谷雨开海节是《沿海出发》启蒙我的,我知道海边都有类似的节庆,像我熟悉的浙江舟山、浙江象山都有开渔节,但北方的开渔节自有它不同的特色,《沿海出发》电影中就有表现。

■ 与《沿海出发》是怎样结缘的?

夏:是老师和学生的缘分在前。

导演殷玉洲是我带的戏剧影视学的硕士研究生,他在浙江传媒学院本科期间就长于影视的各个环节实践,师从陶冶等优秀的影视人。

他在我这里更多的是学习参与到文学创作、文创产业、文化项目等工作中。

当他跟我说毕业作品打算做一个院线文艺电影的时候,我很高兴也很佩服,年轻人是应该有创造力和好胜心的,便鼓励他。

然后他便拿出了《沿海出发》的剧本和大纲,我们讨论了人物关系和剧情,他便邀请我成为了该片监制之一。

总的讲,我是尽了点老师的职责,却也受惠于老师的身份。

■ 觉得导演是一个怎样的人?

夏:理应大大地、狠狠地夸奖吧?!但我觉得玉洲本身的品性风格是不浮夸的,所以我的夸奖也不应该浮夸。

简单说,殷玉洲导演是个温和又认真、大气又稚气的人。

他待人很温和,温和到谦逊,但对艺术、对知识、对经验充满了学习心,对自己的专业作品尽可能地认真,并且在过程中摆脱了平时的稚气,很有些自信。

他年纪轻轻,人却很大气,显示出海边儿女的格局不小、情商不低,但保留了纯真、天真的一面,人家都觉得他一副学生气未脱。

比如,他见到女同学就叫学姐,有时候叫错了,别人比他小,但本该生气的女生却嘿嘿地笑着说,殷导演,叫我姐哦!

■ 远者像李安的“家庭三部曲”,近者像《相爱相亲》,其实纯粹的家庭题材电影在中国大陆电影市场中并不多见,所以您怎样看待这类电影?

首先想说,在票房压力下,这类片子量少是有其客观原因和难度的。便是像2017年张艾嘉导演的《相亲相爱》毫无疑问做得很不错,但依旧叫好不叫座。

所以我说殷玉洲导演把第一部公映的院线处女作定位于此,必须要给予佩服,即便他是抑制不住的乡愁和亲情、代际感受作祟,或者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李安“家庭三部曲”

张艾嘉《相爱相亲》

然后我想说这类影片非常缺失,却又非常要紧。

从社会和人生的角度讲,家庭是细胞,所有基本情感——亲情、爱情、婚姻、代际都是通过这类题材、人物、故事、细节来重温和深挖的。

换言之,我们反思和咀嚼人生最有价值的部分的主要环境就是家庭,我们错过了什么,误读了什么,理解了什么,领悟了什么,原谅了什么,宽容了什么,都要赖好的家庭题材电影来叙述、放大、阐释。

否则我们对一生最有价值部分的领会常常浮光掠影、得过且过,甚至失意彷徨。

当然,也不是说电影是解药,电影只负责用艺术视角观察人性,但事实上我们除了感受艺术,确实会自觉不自觉地同情、修复自己的生活,萌生较为高级的思想情感。

最后,我是认为这类题材的影片素材其实很多很多,但做起来要精彩又颇为不易。

《沿海出发》是用简单法来处理题材的,有些优点是导演不干预的,是由威海海边人家的人物原型自己本色的展现流露出来的,这样反而显得干净、简洁、真实。

家庭题材大多数是需要高超的生活处理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的,对导演、编剧、演员的考验比较大。

■《沿海出发》中您认为有哪些有趣的地方?情节中有哪些打动您的地方?

夏:《沿海出发》用山东荣成的方言作为对话的主要形式,本身增加了影片的趣味,这也是很多文艺片、记录片运用过的成功经验。

且这又是导演自己成长熟悉的语言环境,其中的特点、表现力、文化感和幽默感使用起来就生动灵活得多。

父子三代人的差异和关系也构成了很多有趣的情节,有时候一物降一物的感觉很是可爱。

影片中的老人令人感动,别有所悟。爷爷这个人物包括非专业演员的表演都可圈可点。

看成片很久之后,我一想起来,老人那明亮如海上星的眼光依旧具有穿透力,老人带来的领悟和老人间的情谊都令我感动。

此外,女友一点点融入家庭的过程是有典型性的。

■《沿海出发》主要讲述的是家庭内的故事,所以能分享一些您和您家人之间的小故事或者您对家庭的一些感悟吗?

夏:我父母的家庭是一个非常民主、自然、快乐的家庭,使我一生受益。

即便也会对性格造成一些过于阳光、简单的问题,我也依旧坚信千金难买,所以也就千金不换。

一个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品性、价值观、人生观,极为重要而无法替代,甚至一旦损失还无法补偿。

所以我很重视提倡好的家庭,以及家庭成员共同的“有爱”的成长,因此已花费了近6年时间,在一本《中学生天地》杂志主持“为爱找方法”的学生来信栏目,构成了同名的书系,除了自己,还邀请了我的朋友像刘慈欣、蔡骏、鲁敏、蒋胜男等等一起做这件公益的事。

■ 作为IP开发的专业人士,由作品的原作者进行改编的影视作品与非原作者进行剧本改编的作品,你认为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

夏:首先想说一个常识,就是文学IP的创作和影视剧本(包括IP改编)的创作,是两个范畴的不同的专业活。

过往一段时间一直有谁更重要、谁压倒谁之类的声音,都是没常识,其实谁都不可能取代对方,好的小说和好的影视(改编)作品都需要各自领域内技术和艺术过硬的专业人士,考量的还是专业度和改编技艺——包括了不同语言系统的翻译和重建。

回到你的问题,确实有不少原作者,无论过去的传统文学作者还是今天的网络文学作者转型、跨界为编剧,我想他们还是有重新学习、磨炼的一个艰难的过程,完全成功的只是一小部分。

对于原作者即是编剧而言,一是忠实于原著度更高了,令作者自身及其粉丝更加满意和满足,但毫无疑问,还是要服从影视市场和改编艺术的规律的,妥协、修正、可操作性依旧是应有之义。

但如果要让原作者创造性完成影视改编,也有一定困难的,文字阶段的窠臼和不愿意过度“破坏”自己原作是常态。

而专业编剧接手IP改编,多见的是原著粉会不太满意,但这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改编后的影视呈现效果,包括导演、演员的演绎是否让那个影视作品成为精品、成为杰作、成为唯一,使得读过原作、未读原作的观众都真心服气、真心有收获才是厉害。

当然,常见的还是改坏的多、不及原作艺术水准的多;但如果遇到举一反三的高手,则能比原作者自己担纲编剧更有意思,因为他们会增加新的创意和内容、内涵,让一切都做加分项,这是很了不起的改编艺术,也会让IP成为愈加闪耀的金字IP。

关于《沿海出发》

Departure Alone The Sea

《沿海出发》是由中国网络文学届“江湖百晓生”夏烈、著名影视人陶冶监制,由90后青年导演殷玉洲执导,由青年演员杨璐领衔主演的院线文艺电影。

其电影剧本改编自同名小说《沿海出发》,由原著作者殷玉洲与CCTV电影频道合作编剧、青年作家周方军联合编剧。

电影聚焦于北方一户普通的渔民家庭,以父子三代为主线,在北方渔民一年一度的节日——谷雨开海节举行之际,讲述一个平淡却不乏味、温暖而不煽情的家庭故事。

《沿海出发》同名主题曲MV9月11日全国首发

歌词由殷玉洲亲自操刀作词

“ 具有静谧的东方极致之美,以及隐藏在三代人之间的无法言说的温柔。”

(法国制片人Pavel Odynin,

2018年香港国际影视展)

“ 有着与日式家庭片不一样的韵味。”

(日本导演TOMINA Tetsuya,

2018年香港国际影视展)

“ 这是一个温情且克制的家庭故事。”

(《沿海出发》导演殷玉洲)

“ 这是一个连接家与远方的故事。”

(著名影视人、《沿海出发》监制陶冶)

九月初九|沿海出发

/The End/

电影资讯 沿海出发

有用 (4)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