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智扬“不负青春不负己”,《最美的青春》鼓起奋斗风帆

近日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黄金档热播,爱奇艺视频、优酷视频网络播出的36集《最美的青春》,是一部匠心独运的绿色青春剧,该剧不同于以往的青春剧,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有志青年的奋斗青春,将祖国使命融入个人成长,诠释“青年强则国强”的深刻意义,传承“牢记使命 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青年演员刘智扬,饰演该剧的男主人公冯程。接受采访前,他刚刚观看完央一首播的第一二集,虽然极力克制自己的情绪,但他还是流泪了。

“自己再回过头来看这部剧,一半是观剧时内心的激动,一半是当初拍戏六个月的闪回。一个5秒钟的镜头,我们拍了好几天,每个场景都历历在目,所有的酸楚涌上心头。我们所有的人拍这部剧的时候都是在挑战极限,有些镜头拍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不可能完成,或是坚持不下来,现在回看的时候,觉得自己当初的坚持非常值得,为自己骄傲,为我们整个剧组骄傲。”采访过程中,刘智扬说过最多的话是“挑战极限”,这与《最美的青春》的精神内核是相通的,全剧组在自己的青春年华艰苦奋斗,拍《最美的青春》也是这帮每天朝夕相处、并肩作战的“战友”们最美的青春。

851437138110255453.jpg

匠心品质致敬伟大创举 真实再现热血峥嵘岁月

《最美的青春》历时162天拍摄,辗转在沙漠地区拍戏,8地取景,跨越3季,自然环境的恶劣,条件的艰苦,几乎称得上是“九死一生”。该剧的拍摄,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天时”可谓抢占时机,剧组9月中下旬开机,塞罕坝茫茫林海郁郁葱葱,但阔叶林植被一夜之间就可能会变黄,再晚几天就拍不了了,所以剧组要赶着把老年的戏拍完。老年的戏需要特效化妆,每天化妆都要三个半小时以上,刘智扬对酒精胶过敏,老年妆最多只能坚持两到三天,但从第一天试妆算起,他带了五天的特效妆,脸部出现大范围溃烂,眼睛也睁不开。即便这样,刘智扬也坚持拍摄,因为还有更大的困难等着他完成。

“星期六”是剧中冯程饲养的一条狗,刘智扬亲切地称呼其为“小六”,有一场戏是刘智扬骑马在前,“小六”在后,正式开拍前,驯马师、训犬师都做足了功课,但正式拍摄时还是发生了意外。因为马跑得过快,“小六”觉得追不上,就一口咬在了马腿上,刘智扬从马上摔了下来。当晚原计划要拍和狼搏斗的戏,因为工作人员布景非常不容易,刘智扬从医院出来,就立马赶往剧组。“因为软组织受伤,用不上力,有时候需要工作人员抬着我,我就觉得自己是个累赘。比起身上肉眼所见的伤,内心的愧疚、谴责和绝望更压得我喘不过气,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受,更让我痛苦”。“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尤未悔”。正是因为该剧凝聚了血汗泪,让刘智扬回首时才更觉值得。

《最美的青春》拍摄的“地利”则更体现在“反地利”。自然环境的艰苦恶劣,让演员对角色的理解更加入木三分。“在没有亲临其境前,我看剧本时会有很多疑惑,他们为什么会以如此撕心裂肺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当我置身于此,我才真正体会到,这些台词是多么恰如其分”。刘智扬感慨,有个场景原本一周就能拍完,结果遇到白毛风,断断续续拍了一个半月,回看剧的时候,这些镜头就是一晃而过,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最美的青春》是众多人的“第一次”:监制郭靖宇第一次涉足植树造林题材的主旋律剧,也是刘智扬第一次在电视剧里担任男一号。“人和”是最重要的,虽然自然环境极其恶劣,但剧组凝聚力激发着团队的潜能,每个人都在挑战自己的极限,不断完成不可能的任务。“开机的第一个星期,每晚收工后,郭导演(监制郭靖宇)都会带着所有的演员和工作人员围坐在一起,研读剧本。每一场戏、每一个细节,他都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大家交流意见。每个部门都能把自己的困难和建议提出来,每个部门都融入在创作团队、艺术的创作氛围中。”

169673515758592810.jpg

于寻常之处见功力 于细微之处见真章

刘智扬与自身饰演的角色冯程最相似之处是专注一件事,并且要把这件事做到极致。他期待与角色产生化学反应。刘智扬秉承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以理性思维,深入分析冯程这一人物形象。“好人不是‘完人’,有缺点才真实,正面角色恰是因为他最开始的小叛逆,而后带来了反转,这样给观众带来的印象更为深刻。我不会把一个角色简单进行好坏之分,然后教条主义地去演,而是要演一个立体的人。我需要从人物背景、当时的环境、形势、氛围等方面,去找角色每件事、每种处理方式、每个情绪表达的动因。只有在真正理解角色的基础上,展现出的人物形象才不会是一个空壳,不是一具精神分离的皮囊,而是活灵活现的血肉丰满的完全意义上的人。”

刘智扬饰演的冯程这个角色是不断成长的,但这个成长不是一夜之间、一蹴而就的,而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成长。诠释这种细微的变化很难,刘智扬把冯程的成长分为不同阶段,最开始突出角色热血青年的一面。随着年月的积淀,冯程经历了一次次挫折,逐渐发生改变,岁月将冯程的棱角打磨得愈渐光滑,但“经年饮冰,难凉热血”,他对塞罕坝这片泥土的爱之深沉,实难平复,满腔激情汹涌澎湃。“变”与“不变”间分寸拿捏,刘智扬将这个度体现在具体每场戏的语速、音调和态度等细节层面。

491773049171835292.jpg

闪耀奋斗青春荣光 书写绿色伟大创举

刘智扬曾发表微博“不负春光不负己”,《最美的青春》是上世纪六十年代塞罕坝造林人无悔的青春,刘智扬也不希望给自己留有任何遗憾。一直以来,他谨记着让自己受益匪浅的两句话,一句是“不放弃任何一次锻炼的机会”,另一句是“不留遗憾”。刘智扬对自己的要求很高,追求尽善尽美。在剧组,他时常向前辈请教,老艺术家给了他很多正面的示范,这种力量支撑着他一直走到今天,他也以正能量榜样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剧组遇到的每个近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都挑战自己的极限。如今回首《最美的青春》,他感谢那段时间的艰难困苦,正因如此,才会更加不舍和留恋。

《最美的青春》让刘智扬获益良多,从初读剧本,他就被吸引了。“牢记使命 艰苦创业 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不是空谈口号,而是以塞罕坝造林人改造自然的伟大创举展现出来,是战胜不可能的真实写照。刘智扬被沙漠变绿洲、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深深震撼。他觉得致敬的最好方式,就是身体力行,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自己的力量,通过这部剧,将这一绿色奇迹让更多人了解,呼吁当代有志青年向塞罕坝造林人学习,歌颂奋斗的青春最美,传承塞罕坝精神,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绿色箴言厚植于心,行则高远。

650857572027567497.jpg

电影资讯 最美的青

有用 (8)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