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岁档最佳战争片!看哭50万人

临近岁末,贺岁档的拼杀愈发激烈。

在各个热门大片的“围剿”之下,一部战争片却在悄悄地上演逆袭。

上映首日,排片率只有3.1%,但它生生抢下了536万票房。

次日排片率降至2.4%,票房却逆升至710万,成为当日上座率最高(20.4%)的影片。

在猫眼专业版上,这部电影的预测票房一路飙升,如今已是上映首日的好几倍。

它的名字叫:

《跨过鸭绿江》

《跨过鸭绿江》上演大逆袭,到底凭什么?

三个关键词:

新角度、大格局和真感情。

01 新角度:彭德怀司令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回望71年前的国际风云,一个历史事实愈发清楚:抗美援朝就是一场打出了军威、国威的立国之战。

岁月悠悠,记录这段历史的文艺作品数不胜数,从《上甘岭》《英雄儿女》到《金刚川》《长津湖》……这些作品都让一个个鲜活的英雄人物形象,走进了观众的内心深处。

不同于以往抗美援朝作品的战士视角,《跨过鸭绿江》出“奇”制胜。

影片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的视角展开叙述,全面展示了从战前国际形势的快速演变,到板门店停战协议签署的过程。

对于一部电影来说,刻画重要领袖人物难度极大,因为艺术发挥空间往往会受到一定限制。

然而,《跨过鸭绿江》偏偏以司令员彭德怀作为主线人物,进行了一次极为大胆的叙事尝试。

在影片中,单调、刻板与脸谱化的类型陷阱被一一化解,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有勇有谋、有情有义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形象。

面对强敌来犯,彭德怀毅然决然、率兵出征;面对战士牺牲,彭德怀悲愤交加、声泪俱下;面对复杂战况,彭德云以退为进、有勇有谋。

《跨过鸭绿江》通过细腻的笔触描摹,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更为立体的彭德怀司令员形象。

打胜仗时,他开心的像个孩子,遭遇挫败时,他愤怒得像头狮子,在人物情绪的真实表现之下,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温度交织而生。

与此同时,彭德怀作为司令员的独特身份,不仅可以让影片更为合理地展示中央领导战略思维,更是成功串联起了黄草岭、飞虎山、三所里、松骨峰、长津湖、汉江、铁原、上甘岭等标志性战役和战斗。

一幅惊心动魄的抗美援朝全景式战斗画卷,也无比清晰地展现在每个人的眼前。

《跨过鸭绿江》总导演董亚春说:

“电影通过彭德怀的主观视角来讲述和回顾这场战争,既可以扣准战争的主脉,从当初的战略决策到战役进行,五次战役,直到最后签订停战协议,站在彭老总决策指挥的层面,也可以让电影有很强烈的代入感,观众跟着他一起去回顾那场战争。”

02 大格局:全景式叙事

71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在两年零9个月的漫长战事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涌现出了近6000个功臣集体和30多万名英雄功臣,十九万多名战士在开满金达莱花的土地上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如今,硝烟已散,山河无恙,昔日保卫家国的每一个英雄儿女,都值得我们永远怀念。

《跨过鸭绿江》的震撼在何处?

全景式叙事+史诗性表现。

影片不仅描绘了东西两线和五次战役的全时空格局,更是呈现了突袭战、防御战、运动战、阵地战和坑道战等多场不同特质的战斗场面。

无论是故事走向、历史事件,还是领袖人物、重要细节,《跨过鸭绿江》都本着尊重历史、忠于历史的创作原则。

大到风云诡谲的国际格局和战役布局,细至有血有肉的英雄群像和战斗故事,都用现场还原的方式进行“历史揭秘”。

《跨过鸭绿江》将横跨两年零九个月的恢弘战事,浓缩在一部两个半小时的影片中,详略得当,气势恢宏,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周星评价说:

“作为目前为止首部全景刻画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这部作品‘大事不虚而全,小事不拘而聚’。”

为了让这段历史更为真实、立体、全面地展现在大银幕上,剧组辗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黑龙江等5个省市拍摄。

在拍摄冰雪作战的戏份时,剧组在黑龙江牡丹江实地取景,零下二三十度的极寒环境,对每个工作人员都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由于秋冬季东北白昼时间短,为了赶白天戏份,工作人员需要凌晨一点出发,把坦克、装甲车等设备开到现场。

在拍摄“冰雕连”的镜头时,演员们在雪地一趴就是两小时,因怕冒热气不敢随意呼吸,等拍摄结束后,有的人已经冻得爬不起来了。

整个拍摄期间,《跨过鸭绿江》动用1000余支各类道具枪械,打造了400多个场景,500多人美术置景团队,发动了4万多群演,子弹打出了8万余发……

也正凭借如此大规模的投入,最终缔造了《跨过鸭绿江》的全景式战争史诗。

03 真感情:保家卫国

影片结束,灯光亮起。

毛主席那句掷地有声的宣言,似乎仍在耳边不断回荡:

“中国人民已经组织起来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办的!中国人民有这么一条,和平是赞成的,战争也不怕,两样都可以干。”

在长达两个半小时的视听震撼之后,时空定格在了今天的中国。

当看到先进的战机护送志愿军遗骸回国时,许多观众的泪水早已浸润了双眼。

很难想象,如若没有当年志愿军烈士的抛头颅、洒热血,今日之世界、当下之中国又该会是何种模样?

志愿军38军军长梁兴初、50军军长曾泽生、63军军长傅崇碧……

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烈火烧身也不暴露目标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以石头充饥死守阵地的战斗猛将范天恩和全体335团指战员……

这些英雄的名字,值得中国人民永远铭记。

《跨过鸭绿江》也正是凭借激烈恢弘的战争叙事和震撼人心的英雄群像,收获了口碑的不断发酵和票房的一路逆袭。

当片尾字幕出现每一个抗美援朝参战部队的番号时,每个人都会明白,这部以彭德怀司令为叙事视角,全景式表现抗美援朝的影片,其实就是对无数革命英烈的最好致敬。

跨过71年的时间长河,祖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不再是一种逝去的历史口号,更成为了一种融入灵魂的爱国主义精神。

用全新角度表现宏大格局,用真挚情感打动万千观众,这部岁末战争大片《跨过鸭绿江》,值得一看!

电影资讯 跨过鸭绿 上甘岭 英雄儿女 金刚川 长津湖

有用 (7)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