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澎湃新闻记者 杨宝宝2013年,平凡老人饶平如绘写的《平如美棠》出版。在书中,饶平如一笔一句,讲述了他和妻子毛美棠长达60年的爱情故事。这段一见钟情、一生眷恋的爱情童话,感动了海内外无数读者。暌违8年,今年9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品的饶平如遗作《平生记》。与《平如美棠》不同的是,这本小书讲述的是“爱情之外的故事”。但这两本书还有更多的相同之处,饶平如用一贯朴素豁达、明快诗意的语言和小画,向读者娓娓道来他的一生故事。 饶平如在创作。本文图片由出版社提供《平如美棠》之外的故事饶平如是一位喜欢分享的老人。2003年妻子美棠去世后,他开始写写画画、剪剪贴贴,用老式相簿整理自己的一生故事,希望留给子孙后辈。《平如美棠》出版后引起巨大反响。饶平如也十分开心,有这么多读者知道了美棠,知道了他的爱情。2015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与饶平如沟通,希望出版他的第二本书。“出版第二本书,也是爷爷的心愿。”饶平如的孙女饶青欣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当时饶平如整理的相簿有18大本,里面有漫画记录下的他和美棠的故事,他自己小时候的趣事,还有他与家人、朋友的通信,与老战友的交往等等。《平如美棠》出版时,从中挑选了与美棠的故事,整理了一根主线,舍弃了其他的内容,“按照老人的心愿,也希望这些内容能够以某种形式出版。”这18本画册,当时还是“未完成”状态,家人都鼓励饶平如继续画下去。出版社也未对书籍的内容做任何限定。饶平如按自己的心愿,自由地创作着他的第二本书。饶平如整理绘制剪贴出了18本像薄。饶青欣记得,当时她给爷爷买了一本日本艺术家妹尾河童的《河童杂记本》,书里既有作者旅行的感受,又有个人生活中的轶闻趣事,还有河童长时间积累的杂学笔记,每篇文章中配有多幅照片及素描笔记。饶平如看了很受启发,他想写下来的很多故事也是没有主线,比较散乱,不知道该放在哪部分去写。看了这本书,他觉得,自己也可以用类似“笔记本”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故事,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把那些零碎的故事记录下来。幼年读诗。于是,这本在创作的故事最初被定名为《平如的本子》。饶平如日复一日,点点滴滴记录下那些他认为生命中值得留下来的回忆。 这本书记录了饶平如的一生但意外总是来得更快一些。2020年饶平如去世,因为身体和精力的原因,《平如的本子》还没能完成。2020年,《平生记》编辑刘玮收到了《平如的本子》的遗稿。随手稿寄来的,还有家属整理的一箱子资料,里面大部分是饶平如的手写稿和绘画。玄祖父宏湖读书图。饶青欣说,这份稿子,之前还一直想着要精雕细琢一些,爷爷人走了,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倒是希望把所有东西一股脑都放进来,点点滴滴都值得纪念。最终,这两份资料结合起来,整理成为了自传性质的《平生记》出版。“因为老人已经去世了,我们还是将这份遗稿按照他的生平整理出了一条主线,作为对他的纪念。” 刘玮说。十四五岁偷吸烟。根据遗稿整理而成的《平生记》记录了饶平如的一辈子。从出生到死亡的数十载人生中,既有儿时的天真岁月,家族间的逗趣玩闹,又有青年从军时的跌宕起伏,以及中年后身不得已、惊心动魄的时代震荡。从军打日本人。童年时代、戎马生涯、公私合营、下乡见闻、在土方队制造木牛流马、晚年奇遇……饶平如以平和细致的笔调,铺展出一部从出生到死亡的个人史,时间跨越一个世纪。历史的风雨飘落在一个普通人身上,其间种种,构成了一代人不平凡的记忆。最终这一滴水又重新汇入时代的洪流之中……饶平如的个人际遇就是整个时代的横切面。雨打风吹,饶平如的笔下,却始终平静、乐观。他渴望留住的,永远是平凡生活里的美与爱。母亲教他吟诵、家人偷吃的一碗面、土方队记过的账,去法国唱过的歌……在这些看似直白平淡的图文里,读者可以邂逅一个真诚、乐观、善良的灵魂。《平生记》书封。《平如美棠》的设计师朱嬴椿为《平生记》设计了封面。书籍延续了《平如美棠》的设计风格,小三十二开平装本,裸脊锁线装。“平生记”三个字从饶平如的遗稿中集字而来,封面十几幅饶平如的小画零散布局,有他带着女儿玩跷跷板,有他大哥临行前的行李包,有他母亲的衣柜,有外婆作诗填词的本子,有他记忆中鲜美无比的泥鳅煮面……“我把这些元素都提炼出来放到封面上,希望大家看到封面,就知道这本书中讲了老人记忆中的许多细节和故事。”朱嬴椿记得,在《平如美棠》出版时,饶平如老先生特意提及,自己喜欢鲜亮的颜色,于是那本书做成了大红色。为了对应,《平生记》书籍用了鲜艳的绿色。封面则用了大面积的白色,“老先生已经去世了,我希望传达出一些纪念的含义。” 表哥放“笑片”。他用文字对抗时间,留下记忆饶平如的人,正如他在书里展示的一样,平和而又豁达。刘玮没有见过这位老人,但她印象最深的,是饶平如2017年为自己写的一份悼词。在写这份悼词的时候,饶平如还特意手写了一张纸条,上面对悼文有清楚的指示:一个人离开了人世,总得开个追悼会。我觉得我的追悼会开得越简单越好,免得占用别人太多时间。目前,我的墓地、墓碑、遗像、挽联都已齐备,至于悼词也自己来动笔,不必别人代庖。此悼词由家属来念,费时三分半钟足矣。(注:此悼词全文共668个字,以平常语速来念,费时3分钟25秒。)饶平如为自己写的悼词。刘玮在饶青欣寄来的一箱资料中找到了这份手稿,600多字的悼词里,饶平如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他十八岁读高中二年级,这时正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第三年。当时我国大半壁山河已经沦入日寇铁蹄之下,我中华民族的存亡己到最后关头。他毅然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18期。……一九四五年胜利后,他和母亲毛美棠订婚。不久,内战爆发,他不愿意参加中国人打中国人的内战,于一九四八年七月请婚假而离开了部队,是年八月和母亲毛美棠结婚。……”“读着这些文字,我瞬间觉得这个人在我心里生动起来了。他给自己写悼词,写完还自己花3分多种读了一遍,饶平如老先生真是很豁达的一个人。”也正是这份悼词,帮助刘玮理清了饶平如的一生,整理出了《平生记》的时间线。她把这份悼词放在了《平生记》正文的最后一页。安徽劳教。“他是一个非常有创造力的人。”饶青欣印象里,爷爷永远对生活充满兴趣,“生活中不管是传奇还是平凡的事情,他都会有兴趣,都会去观察,然后把它转化成自己的创作。”许多他们觉得平淡无趣的事情,饶平如都会津津乐道,经他一讲,那些平淡的事,好像都有了色彩。在《平生记》的创作过程中,饶青欣只要去爷爷家,饶平如就会把最近创作的文字和画拿出来给她看,还会分享自己以后打算画什么。有一阵饶平如告诉她,自己在写家族的故事。饶青欣开始没报太高期望,“从我的角度,那些都是非常久远的事情了,有的爷爷自己也不是亲身经历。”但饶平如画出来的内容却让她惊喜,“他能把那些历史故事呈现得十分生动活泼,让我一下子觉得,那些遥远的人,确实是和我有联系的。”不论是平淡还是盛大,饶平如会认真记录对他有意义的事,这份认真总能感动他人。在画里,他画过几个兄弟姐妹晚上吃的泥鳅面,图画上就是简单的几碗面,却让人能感受到那份美味。也有外婆家过年祭祖席散后盛大的场面,一盏大红灯笼挑在门外,灯火辉煌,一眼望不到头的黄包车聚在门外拉客,车马喧嚣。父亲的办公室。看着这些画,饶青欣会觉得感慨,“爷爷晚年回忆自己的一生,他选择去呈现一些很盛大或者是很细节的画面,这些他脑海中的场景,他觉得值得被画下来的东西,都是他人生中有光的时刻。每一幅画面,也都是带着光的。”“他是一个不会抱怨的人。”朱嬴椿最后一次见到饶平如是2019年,他去饶平如家里和他商谈《平如的本子》出版事宜。说是谈新书,却更像老朋友见面,大家带了很多上海小吃给饶平如老先生,然后一起吃了饭,喝了银耳汤,朱嬴椿还送了他自己的书。“早知道那时候早些让他题写书名就好了。”朱嬴椿觉得很遗憾,大家都没想到饶平如会那么快去世。从设计《平如美棠》结识饶平如以后,朱嬴椿几乎没听到过老人抱怨,“《平如美棠》出版后,书中有一些内容很多人看了都是潸然泪下,很为他惋惜,可是他自己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从来没有抱怨过生活中的不幸或是挫折,他都是笑着讲的。只有讲到美棠,他会悲伤流泪。”朱嬴椿觉得,也许是这份豁达的心性,让老人经历了无数生活中的磨难,还可以活到99岁高寿,“而且他待人十分亲切,他的眼里好像没有坏人的存在。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在他这里都是好人。”这样一位老人,他有没有焦虑过?有没有紧张过?应该也是有的。在《平生记》的开头,饶平如写道:“时间张开黑洞一般的大口,把我家族中的长辈和平辈,把我的爱人挚友又或者一时为伴的故旧一一吞吃进去。如今的我独行在这张大口之外,赶在未来之前,想要把这些还存留在我记忆中的往事,奋力摹写下来,以作为对他们所有人的纪念。”如果不是他的书写,如果不是《平如美棠》,毛美棠这个名字也许已经消失在很多人的记忆之中了。后来,他用笔继续对抗着时间,书写下更多的故事。如今,饶平如也走进了那张“时间的大口”,在《平生记》里,留下了他希望被记住的一个个名字和故事。刘玮说,希望《平生记》能够和《平如美棠》一样,被很多人去阅读,“因为我觉得,这两本书合在一起,才是饶平如先生完整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