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贪风暴》烂尾,港片自造IP的兴起与没落

作者|椰子树

今年的元旦档,港片最卖座的经典IP之一《反贪风暴》系列迎来最终章。

从2014年第一部上映开始,《反贪风暴》系列靠着7年5部的频率,成了港片最长寿的系列IP电影。即使口碑一年不如一年,但上一部的《反贪风暴4》仍在内地收获了7.99亿的票房。到了第五部,观众进影院前或许早有预期,但眼下《反贪风暴5》的表现却出乎意料的跌出平均线。

“从未见过哪位拥有五部曲的系列主角是以这样的方式草草收场的,评分一部不如一部真的是有原因的。”一位网友评论道。

七年,五部曲,虽然每部都是新故事,主演输出稳定,但随着多方面的因素影响,这个长寿又卖座的IP依旧走向了下坡路。

无独有偶。近年来,“新香港电影”IP虽依旧在赌片、喜剧片、武打片、警匪片等擅长领域进行布局,但随着武打片《叶问》系列、赌片《澳门风云》系列的完结,以及以周星驰为代表的喜剧经典难再,使得港片IP最后的砝码都压在了警匪片上。但因人才断档、套路相似,诸多港式警匪片IP都在往下走。“港片已死”的论调四起。河豚影视档案(ID:htysda)也想借此机会聊聊港片IP电影的发展历史,同样是从那个黄金年代而来,到如今,虽然产量可观,但港片造IP的能力和IP电影的整体水平都已大不如前。港片IP电影最初的黄金年代香港电影造IP的操练,要回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个通俗意义上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来看。在那个“巅峰年代”,香港电影年产量最高可以超过两百部,而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IP系列电影。当时的IP系列电影,是港片发展中很重要的一个永动机,一个IP平均会拥有2-3部系列影片。至今仍被奉为经典的《英雄本色》系列、《赌神》《赌圣》《赌侠》系列等都是诞生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国内国民度极高的一部韩剧《请回答1988》中,就不止一次出现了涉及到电影《英雄本色》的情节。事实上,也正是因为那一年,港片在台湾地区和韩国市场解禁,使得港片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市场反馈程度高,也有更多投资涌入香港,造IP的需求和能力在被动和主动中同时往前走。因此也涌现出了更多不同的系列类型片,比如《黄飞鸿》系列、《逃学威龙》系列、《天若有情》系列等。这也基本奠定了港片中几大值得IP化的类型片:赌片、武侠片、警匪片、喜剧片、爱情片。而在这批影片当中,能够持续做系列的IP电影都有着一定的共通性。稳定的资方和主创是首要的,也最大程度的保证了作品的不变味。比如靠导演王晶,演员周润发、周星驰,出品方永盛电影持续稳定输出的《赌神》和《赌侠》系列,陈嘉上执导、周星驰主演、永盛电影投拍的《逃学威龙》系列等,基本都是以1-2年一部作品的频率释出,稳定在3部完结。当年李小龙、周润发、周星驰、黄百鸣等耳熟能详的名字,不仅仅是名人而已,更是实质性的推动了电影创作发展的一份子。因此在各大IP爆火背后,人才和资源的集中是最主要的原因。而工业化程度高则是次之的原因。常常在拍之前,主创和投拍方就做好了随着市场反响伺机而动筹拍续集的准备。除此之外,港片IP在故事层面也有一定的可持续能力。一般而言,系列电影IP因为主创的稳定,也很讲究电影角色的连续性,要么是直接拍人物的续集或前传,要么是保留人物设定讲新故事。但也有像《天若有情》这样的,用不同的人物但是相似的套路,拍爱情故事,只是爱情片的IP电影相对来说成功的作品比较少。港片在后来也几乎没有更经典的爱情IP电影出现了。当然,不同的类型片一般都还是会遵循着不同的套路。而因为当时港片创作自由度很高,因此很多IP电影都还是更愿意探究在成熟类型片的设置之上,要怎么做才会更有意思。比如喜剧片《逃学威龙》,核心套路都是周星星在啼笑皆非中破案,但是加入了很多当时比较吸引人的笑点和一些大胆的设计。见到美女流鼻血、女强男弱恋爱关系的设定、女同性恋等,一边追随了当年港片“娱乐至死”的潮流,另一边其实也增加了故事的丰富感。再比如警匪片《英雄本色》,导演吴宇森在三部中不仅做了故事的延续,也是当年为数不多的没有简单制造非黑即白的警匪片,而是在既有套路之上探讨了人性的复杂。能看出来,当年很多电影IP的延续也不仅是为了拍而拍。相对而言,IP化的喜剧片、警匪片及武侠片逐渐形成了自成一派的风格,爱情片在份额上处于弱势,尤其是吴宇森、徐克、周星驰等诸多影视人风格的确立及名声的逐渐壮大,使得系列电影IP之后更多的集中在这三大类上,也逐渐形成了更加完善的造IP流程。新千年之后,《无间道》系列横空出世,由年轻的寰亚电影投资,请来了刘德华、梁朝伟、黄秋生、曾志伟等大明星出演,连贯的故事、稳定的主创,两年三部,《无间道》系列成了那个时期里香港电影的最后一个经典IP系列。新世纪之后,IP电影也“北上”随着邵氏电影、新艺城等老牌电影公司的结业,以及资深电影人的退休或离开,香港电影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逐渐走向下坡路。而离开的电影人们,很多都选择了“北上”。2003年,内地与香港签订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更引来了一批“北上”的热潮。也正是在2003年,《无间道》系列筹拍第三部,可以清晰看到,背后资方除了寰亚电影外新加入了天津电影制片厂。虽然这个系列诞生之初更多的还是考虑了香港本土市场,不过已经足以说明,更多IP电影在出续集的时候因为资方等原因势必会更注重如何适应内地市场。但最初的“北上”之路其实并不顺利。当时恰逢内地电影市场进行院线制改革,主流观影观众从一、二线城市扩大到更多的三、四线城市,香港电影曾经那种创作经验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在更广阔的内地县市生活经验中找到平衡点。也因此,在没有摸清楚内地电影市场喜好时,香港电影也没有轻易开始造IP。直到成龙的《神话》《宝贝计划》、周星驰的《功夫》《长江七号》等影片开始在内地大获成功后,香港电影及影人开始逐渐在内地市场站稳。新世纪后第一个经典IP电影《叶问》也开始出现。2008年《叶问》在内地上映,收获了八千多万的票房。故事发生在叶问的老家佛山,糅合进家国情仇的元素,加上也是一贯以来港片擅长的动作题材,在市场上反响很不错。于是两年后又推出了《叶问2》,收获了2.3亿的票房,成为当年国产片票房的第五名。但是《叶问3》的上映却是在6年之后。当时《叶问》系列的大获成功催生了市场上不少相同题材的作品出现,据悉,也正因如此,《叶问2》之后制片人黄白鸣曾表示,希望先等一等,要看完市场上这些《叶问》后再来探讨《叶问3》。于是6年过去,《叶问3》才带着全新的故事回到大众视野,并收获了7.69亿的票房。不过,当年《叶问3》上映时涉嫌“票房注水”,最后有多少票房是真正属于《叶问3》的,还很难说。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能看到片方对于IP的沉淀和维护,另一方面也说明IP电影延续之难。尤其是像《叶问》系列,几部电影前后的故事延续性很强,创新具有局限性,片方对打磨了6年归来的作品依旧不够有信心,才会在上映首日就发生“票房注水”的现象。当然,香港电影造IP的经验还是能用得上。四部《叶问》,主创和资方基本都没有太大的变化,同时,其中具备商业性的动作元素在每部里都一以贯之。而在《叶问》系列推出期间,也同步出现了一批香港警匪IP电影。2009年由麦兆辉、庄文强执导,吴彦祖、古天乐、刘青云主演的《窃听风云》上映,收获了八千多万的票房。随后以平均2-3年一部的频率推出了两部系列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的反馈都不错。或许是香港电影重新找到了警匪片IP在内地市场的位置,随后这些年,陆续由老一派导演和同一批香港影人创作出了《寒战》《扫毒》《追龙》等系列电影。“新香港电影”似乎驾轻就熟。总的来看,这些电影多为老牌香港导演、演员组盘,人才上非常依赖最初的那批香港电影人。投资上会涉及内地影视公司,但内容基本保持港片的叙事节奏和故事风格、表现形式。推出频率上或是沉寂几年回归,或是稳定的在2-3年一部,背后支撑着的是比原来更成熟的工业、依旧稳定的主创、和市场对港片尚未减退的热情。只是慢慢走到现在,黄金时代所聚焦的那几大类型片,并没有全都得到很好的传承。赌片,只有《澳门风云》系列,依旧是王晶操刀,周润发、刘德华等人出演,商业上获得成功,但是口碑基本只靠着情怀撑着,恐难再有类似作品。动作武侠片,除了2012年冯德伦执导的两部《太极》系列、徐克的三部《狄仁杰》系列外,再没什么值得说的。喜剧片,几乎还是靠着周星驰,目前唯一的IP是《美人鱼》,据悉,第二部有望在2022年上映。而剩下的砝码,几乎都压在了警匪片上。但是警匪片近年来的“新瓶装旧酒”正逐步令观众们的热情被消耗。现状:人才断档、众口难调目前,随着内地影市新类型片的崛起、外片的冲击,加之香港电影本身人才的匮乏,经典IP系列电影难以再产生。事实上,虽然港式警匪片几乎是“全村唯一的希望”。但是2010年之后,大批港式警匪片IP的出现已经体现了港片造IP的整体水平开始下降。《扫毒》《寒战》《反贪风暴》系列的最初其实都受到过好评,但是后续逐渐轻内容重形式的IP创造,也慢慢令IP延续变得艰难。比如沉寂了4年才推出第二部的《寒战》系列,由于故事涉及到当时的香港政治生态,所以在创新上甚至审查上都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到如今,5年过去,第三部也尚未有太多消息传出。而《扫毒》系列的第二部,则是在6年后更换了导演和演员后上映,IP的壳子还在,但是故事内容、人物关系等都已经没有再延续前作。虽然靠着IP名和演员影响力获得了12亿的票房,但实质上和原“扫毒”IP已无太多关系。这类警匪片和之前提到过的《叶问》系列、《狄仁杰》系列不同,往往是在不同的IP壳子套上了相似的类型故事,这个矛盾也使得每个IP的独特性在丧失,同类型影片过多,套路相似,同质化现象一时难以摆脱。且这些影片背后的导演、编剧、演员都鲜少更新。广为流传的“流水的港片,铁打的古天乐”体现的其实是创作人才的严重断档。在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郭富城、刘德华等更多如今的巨星都是靠训练班和无数部作品磨练出来的,而如今,香港电影圈在社会教育和院校教育层面都缺乏一个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与内地专业院校林立相比,港片在这方面是处于劣势的。可以试着想一想,除了老牌演员外,新生代演员在内地可能有张子枫、张婧仪等人,而香港演艺圈当中,鲜少有能够对标的大荧幕演员。成熟导演、编剧的补位则更难。而上述提到的尚存的一批活跃的香港电影人里,除了部分还在延续着电影工作,很多都跑到了网络电影、或是一些剧综中去“吃老本”接工作,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另一种消耗。除此之外,港片IP难以再创辉煌还与内地影市类型片的崛起、外片的冲击都有关。近十年来,内地的类型片创作日趋成熟。开心麻花厂牌的喜剧类型片,以陈思诚为首的悬疑类型片、以吴京为首的动作类型片等等,在口碑和票房上都能收获一定的平衡。且也在自造IP的进程中,这使得港片IP电影的竞争力进一步减弱。回到当前的《反贪风暴》系列来看。作为港片最长寿的IP电影,虽然该系列口碑一年不如一年,但每一部基本都还维持在一个基准线之上,观众们愿意接受,前几部在商业上的收获也一年高于一年。但目前最终章的表现已经掉出了平均线,崩坏的剧情、凌乱的剪辑,都让这波情怀牌不再那么奏效,商业上也相应的大打折扣。从观众反馈中能看出来,主演们的发挥依旧在状态,但如今的草草收场令不少“反贪粉”都觉得失望。作为五部曲的终章,片方高估了观众们愿意为情怀买单的心,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来的是故事创新上的有心无力。其实不难理解,平均2-3年一部的频率,使得故事缺乏打磨周期。《反贪风暴》系列从第一部的扶贫基金案、第二部的博彩案、第三部的百亿贪腐案、第四部的监狱卧底、再到最终曲的人口贩卖案,每一部其实都贴合时事,“趁热打铁”的市场回报率也很高,但陈旧的叙事结构和故事走向依旧把作品推向了流水线作业的方向。另一方面,从时间上来推算,2015年前后的电影消费主力军和85后那批看港片长大的观众重合率非常高,因而市场回报率也相应会更高,但2015年之后,更年轻的观众出现,对港片的要求更高,这也正是最近几年来很多港片IP在口碑上一部不如一部的原因之一。目前,港片的滤镜在被一点点消耗。不是没有好作品,只是更多的IP作品在被“不假思索”的推出。快消、高产显然不是当下优质IP创造的路径,而为了优质IP放缓创作步伐,注重维护系列口碑,合理思考内地受众所需,才是对未来的港片IP更重要的东西。

电影资讯 反贪风暴 反贪风暴 反贪风暴 叶问 澳门风云

有用 (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