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仪式与共生——刘春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记录电影《回家,扒龙舟》是米子导演送给家乡、家族和个人青春记忆的一份独特礼物。影片保持了米子影像世界对现实生活一贯的关注、热情和思考,以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球岔村的年轻人参与端午节赛龙舟的故事,表达了时代洪流中,在都市与乡村间不断转换身份的青年们通过扒龙舟仪式与故乡再度连接的愿景。

影片以离乡多年在上海打拼业已成家生子的米承华为主线人物,按照线性时间顺序,分为“回家乡、筹备物资装备、动员、龙舟赛、庆典之后”几部分,着重表现“买龙舟、赛前动员、伏波宫祭祀参神、赛事”等几个关键场面。故事以米承华的视角展开,宛若掷入湖中的石子泛起层层涟漪,村中的留守老人、孩子,专程回乡的中青年,生活在都市已经在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都远离乡村的下一代,以及龙舟厂老板、当地企业家、村委会干部等各色人物纷纷登场,围绕扒龙舟这一叙述核心,都市与乡村奇妙交织、共生的画面就此展开。

值得注意的是,影片在表层人物之外还表达了另一层叙事,即以多样化的角度塑造了全片更为重要的隐含角色——历史巨变中的湖南普通乡村和滋养一方、奔流不息的沅江。它们始于寂静,在人声鼎沸的节庆中伴随着村里鞭炮的硝烟、江面的水雾化身云层中的祖先默默守护着后代,尔后再次回归寂静,默默注视着远处的山峦。

端阳节扒龙舟虽然只是短短几天的活动,却是整部影片情节、情绪的高潮。对于村中老人而言,扒龙舟是传统,是村子实力的展示,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也是他们的青春记忆;而对于那些如今主事的青壮年,许多人从全国各地为了同一个庆典回家,扒龙舟的仪式是他们与故乡和童年再次相遇的契机,也是他们以新一代继承者的身份登上本地历史舞台的宣言。影片集中表现了这些已经在都市扎根又总会有漂泊感的人,如何再次与故乡、故人发生联系并在故土生出根须,同时没有回避乡村在城市化进程中日益衰落,丧失独特性和活力的现实,也对不会说方言、几乎没有任何归属感的再下一代予以关注。

影片最后,圆满完成龙舟庆典的米承华等人又将告别家乡返回都市,他们许愿退休之后还要回到村庄,种几亩田栽几棵树,还许愿来年再见再继续扒龙舟。这一刻是令人动容的,也是这个时代大多数离开家乡的人都能理解的。在不断推进的都市化进程中,故乡越来越成为桃花源式的精神安抚之地,也越来越在现实生活中面目模糊。正因为此,我们需要《回家,扒龙舟》的影片,记录每一刻正在改变甚至消逝的故乡,记录我们的来处。

电影资讯 回家,扒 米子

有用 (8)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