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梅隆开启了《终结者》审判日,让全球影迷疯狂的审判日是什么?

《审判日》是一场核爆,一场震撼全球的核爆。

有一次,加利福尼亚发生了一场大型火灾,所有住在马里布的明星权贵都仓皇逃离,只有詹姆斯·卡梅隆穿上专业的消防服,把自己的房子涂上防火泡沫,然后坐在院子里看着漫山遍野的大火扑来。

他说:“那感觉就像看到世界末日一样。”

世界末日,又称为审判日。圣经上讲,世界终结之时,所有亡者都将受到审判,不得救赎的人将被投入火海销毁。这一天就被称为审判日。

这个意象启发了卡梅隆:炽热的闪光,汹涌的火海,火海中消逝的文明。伟大的导演在其中感受到了破灭的美学,当拍摄《终结者2》的时候,卡梅隆将这些画面化为了实体,并为那个天网毁灭世界的日子,将这部电影的副标题命名为:审判日。

而这部电影就如同电影中那场毁灭全球的核爆一样,震撼了整个地球的观众。观众们第一次见到在核爆中被剥离肉体化为灰烬的人类,第一次见到变化为液体的机器人,第一次感受到电影所能展示的新奇世界的奇诡。

在当时,《终结者2审判日》是一部风靡全世界的科幻巨作,狂砍5.38亿美元,直逼《星战2帝国反击战》;在后世,它成为了电影史上留名的经典教科书,无数大导演沉迷于致敬其中的经典桥段。

而这一切,都只源于卡梅隆的一个噩梦。

1982年,落魄的詹姆斯·卡梅隆在罗马的旅店中被噩梦惊醒,他在梦中见到了一个从火焰中缓缓走来的钢铁恶魔,身上的皮肉被火焰烧灼,露出红色的眼睛。卡梅隆为噩梦中那个从火焰中走出的怪物而心醉神迷。

两年后,当他真的将那个钢铁与火焰的恶魔化为影像,展现在世界面前时,整个电影史都将为之欢呼。自此为起点,一位伟大的导演将会开始他的征程,他将一次一次打破票房纪录,一次一次突破电影艺术的极限,一次一次的将电影技术推向新的时代。

这个钢铁恶魔就是一般被称为终结者的T800,这部让詹姆斯·卡梅隆一战封神的电影就是《终结者》。

即使放在今天,这部电影也拥有一切炫酷的元素:时空穿越、人工智能、机器杀手、祖母悖论。放在1984年的秋天,就像是一颗大当量的核弹,直接引爆了观众的热情。

但是这对卡梅隆来说,还不够。

五年后,他自己亲手将这个故事拔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当我们提到影视剧的续作的时候,一般都不会认为续作能够达到前作的水平。毕竟IP这种玩法不是中国独创,早在很多年前,好莱坞就有了大热作品必出续作的“定律”。

但是电影本来就是完整的创作,优秀的电影尤其如此。除非是《魔戒》那样起手就要拍三部曲的超长篇,大部分电影在结局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在资本的运作模式下延续出来的续作很难突破前作故事的限制,更难以达到前作的剧作高度。

《终结者》同样如此,第一部已经达成了一个完整的时空闭环,在里面添加内容非常困难。再加上时空穿越、机器人这样的炫酷想法已经让观众见识过了,续作到底拿出什么才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这是一般人想都不敢想的问题。

但是卡梅隆,偏偏就是一个能把续作拍好的导演。

1979年,雷德利·斯科特的《异形》震撼全美,成了科幻恐怖片的不朽经典。理所当然的,拍摄《异形》续作的企划早早的就放在了好莱坞制片公司的桌子上。

但同样理所当然的,在雷德利·斯科特不想导演续作的情况下,没人敢接下这么大的IP。

卡梅隆敢。

卡梅隆把拍摄《异形2》当成一次对偶像的传承,他不但成功继承了《异形》的精神内核,还将自己所钟爱的枪火味融入了故事中。最后,《异形2》不但成为了续作中风评最好的一作,更是四部曲里北美票房最高的一作。

这样的卡梅隆执导的《终结者2》,也完全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

它是第一部制作成本超过一亿美元的电影,它是续集票房增幅比例最多的电影,它拿下了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它成为了科幻电影中的不朽经典。

在这部电影之前,全世界没人能想象液体机器人是什么样的。在这部电影之后,全世界的人终于亲眼见到了,21世纪的特效是什么样子。

然后,卡梅隆停下了。

够了,就不继续了。

他转而专心的玩潜水,并为自己未来的那部让他名震寰宇的巨作《泰坦尼克号》做准备。

离开卡梅隆的《终结者》系列失去了自己的灵魂,即使施瓦辛格依然拖着老迈的身躯在耍酷,混乱的时间线和模糊不清的表达,依然展示出导演的实力的不足。

终结者3,吃着余晖,评价中规中矩。

终结者4、5,两次想要重启系列,却不知道投资方脑子抽了什么风,选了两个电视剧导演来执导,以至于故事线索凌乱琐碎,风评一降再降。

在很多人的心中,《终结者》这个招牌,已经死了。

这个时候突然告诉我们,卡梅隆突然想通了,他又想回来继续讲终结者的故事。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back!

他是影迷的希望。

他是电影的灵魂。

他是终结者的一切!

一个作品能不能一以贯之,要看有没有作者的哲学表达。

就如同《极限挑战》这个综艺,失去了导演严敏“向死而生”的哲学表达后,继任者即使很努力的去营造荒诞感,还是会让人觉得“味道不对”。

《死神来了》第一部因为是华人导演,长在东亚文化圈,就可以探讨一种冥冥中的命运。《死神来了2》换了老美本地的班底,就真的弄出来个死神。到3回到华人导演,又能够感觉到,等到4代5代,彻底失去华人导演的哲学思辨后,《死神来了》系列已经完全变成了一部花式意外死人的血浆片。

《终结者》系列的窘境,就是因为在失去了卡梅隆之后,这个系列的电影已经跟不上卡梅隆的思想境界。

其实我一直不太懂为什么外界在谈到卡梅隆的时候,总是会强调他技术革新的一面,而轻视他在整个电影流程中的“硬功”,不管是镜头、音效、情绪表达、叙事节奏、人文关怀,卡梅隆都非常有一套。

而他的思想也同样不弱于人,远非那些张口闭口“商业片”、“只会特效”的人能比。

前两部的《终结者》,一直都有一种强烈的疑惑:面对迫近的命运,人类能够做些什么?

打不死,拆不坏,不断迫近,不断摧毁你熟知的一切的T800,就仿佛是命运,是死亡本身。

第一部的时候,受限于资金和技术,还没有办法完整的表达卡梅隆的想法,到第二部的时候,卡梅隆则认真的探讨了这样的问题。

《终结者2》开头那从天而降的核弹,和在炽热火焰中化为骸骨的凡人,就如同圣经上所预言的末日,预见这一切的莎拉就像是先知。而卡梅隆在面对这个意象时的态度实在令人玩味。

如果发动“审判日”的是天网,那么天网的象征无疑就是上帝。人类面对上帝的毁灭意志,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反抗。被灼烧的废墟残骸中,人类依然顽强的站起来,顽强的斗争,并最终夺回自己的命运。

这种末日情节经常出现在卡梅隆的作品中。

比如《泰坦尼克号》里的沉船,也是一场末日。末日临近,船上的人还一无所觉。灾难来临,人类在其中渺小而没有反抗的余地。但是最后,就如同莎拉的遗腹子和T800的大拇指一样,有一些东西总是能在灾难中存留下来的。

卡梅隆曾经说过,自己最喜欢的是“蔚蓝的大海和浩瀚的星空”。在大海和星空的博大面前,人类个体实在是太渺小了,在灾难面前,人类也太渺小了,在这些博大面前,人类到底能留下来什么?这个问题贯穿了卡梅隆的作品。

终结者3、4、5,失去了这种关怀,失去了这种对命运的反叛,反而沦为世界线收束平行宇宙的狂欢,自然也就让人无法回想起最初的终结者,那最纯粹的震撼。

《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能够找回卡梅隆,在我看来就相当于是资本方终于向卡梅隆低头,在对卡神说:大佬,你是最拽的,这个故事还是得你来。

只有疯狂,才能驾驭疯狂。

完成了《阿凡达》的夙愿,经历了《铳梦》的刺激后,卡梅隆想一想。

我可能有新点子了。

然后我们将有幸能够再一次感受到那最纯粹的技术惊悚。

另一方面,为了让大家回想起《终结者2》时的那种感动,归来的新《终结者》更是启用了原班人马,苍老的州长和莎拉,已经长大的约翰·康纳,要再一次集结在一起,用火箭筒来炸机器人。

尤其是琳达·汉密尔顿的回归,继1984年的《终结者2:审判日》之后,阔别35年再次重新出演莎拉·康纳这一角色。而2019年的9月26日是琳达·汉密尔顿61岁的生日,让我特别感慨之处在于,这样一个女性斗士的形象,以61岁的高龄重新披挂上阵、回归战场,这不光对于这部新作,更是对于整个电影产业都有别具一格的意义,我们几乎从来都没有见过有任何一个女性斗士的角色,可以在60岁的高龄依然在电影中拼杀,但这种事情却在施瓦辛格、史泰龙、成龙他们身上上演过无数次了。

而在《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中,将以一个全新的18岁女性角色作为这个故事的核心,这也同样意味着莎拉·康纳这一角色身上体现出的一切特质,力量、果敢、骁勇都将在新角色中得到传承。

和琳达·汉密尔顿继1984年的《终结者2:审判日》之后,阔别35年的回归一样,这一作也是承接了终结者2的剧情,相当于推翻了3、4、5的故事。

原作者卡梅隆的心中,人和机器的关系到底是什么样的,28年后的重启到底会将这个故事引向何方,这一切都将在最新的《终结者:黑暗命运》(暂译)中揭示。而这迟来的真相,就如同柯南的大结局一样,只是想到能看到它的真貌,就已经令人心驰神往,期待非常。

——知乎Alex waker已授权

电影资讯 终结者:

有用 (9)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