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纪录片只要不刻意卖惨就值得鼓励,但这最后几乎就是广告片了… 举报
55 79 0 详情
罗辑思维这波营销可以的,片子还不错。 举报
9 184 0 详情
导演说到实际跟拍了10位 片长有限故去掉了其中3位 但还是让罗辑思维在片头了个脸方便营销LoL;印象最深的还是雕刻时光咖啡馆创始人在云南的一番挑战;希望6月院线公映顺利 举报
4 78 0 详情
本来想打四星的,广告太多了吧有点烦减一星 举报
30 123 0 详情
完全不像电影,感觉在影院里看电视采访节目。导演故意把每个故事剪成一段段,又打散了揉在一起。但是因为每个故事之间没有联系,所以观影感受反而变的很差。还不如每个人完整的故事讲完再开始下一个主人公来得容易让人接受。毕竟不是《记忆大师》,人家的散是有剧情串联的,纪录片这么搞就倒胃口了。 举报
12 13 0 详情
忠实的纪录片观众在这里郑重的打出自己的三星,本来想两星,因为广告太无厘头的烦人。但是纪录片加成,多给一个。 举报
22 41 0 详情
缺乏力量的纪录片,选择的主角比较有局限性。 举报
4 61 0 详情
从纪录片的角度看,内容没力量、手法不成熟、编排老套、人物单薄,从品牌宣传片角度看,这就是一个三流文案笔下的品牌故事,品牌最动人的地方如果只是情怀,这个品牌就惨了。 举报
60 75 0 详情
虽然全片既充满了理想、信念等励志元素,也充分表现了创业的困难与人生的追求,但总有些过于曲高和寡、纸上谈兵的味道,不接地气。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在有勇气的情况下,还有能力、有环境去创业。说到底,片中的创业者大都是一群赚够了钱就想去追求另一种人生的玩家。 举报
17 59 0 详情
名字起得不错,打着纪录片名义的小广告 举报
20 173 0 详情
3.0。1.创业是华丽的冒险,但只要你愿意;条条道路通罗马,但罗马也并非一天建成。2.没去成帽姐邀请的场次,还在遗憾;晚上回来翻剧照和简介,蓦然发现其实去年就已经看过。 举报
3 138 0 详情
人物纪录片做成这样 不大好 举报
5 108 0 详情
“人的一生就算你很长寿,你能够真的去做你喜欢的事情的时间其实并不多,所以你一定要选择你喜欢的地方,和你喜欢的人在一起,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这包括爱好,爱人,也包括事业。”这就是所谓的“内心引力”。 举报
8 149 0 详情
还挺喜欢看纪录片的,这个总感觉有些刻意,快变成品牌宣传片了。 举报
33 181 0 详情
没有辩证的纪录片是不值得看的。 举报
92 41 0 详情
命题其实很不错,往小了做,会是如今这些人物类的小视频,往大了做,其中几个人物对于纪录片艺术来说,就有些可惜了。尤其是自由执业医生可能面对的社会话题和冲突会最多,却也在其中最被轻描淡写了。 举报
8 135 0 详情
只有医生在凭技能吃饭 其他不是忽悠就是揩油 尤其是那个以育子为名工作时聊骚然后休息时间反复滋扰员工的女老板 员工跟进不及显然是她全责却强词夺理骂别人 自己能做好还去为难别人就是挖坑绊人 有段反复强调自己的幻灯片是16:9 紧接着3:1过度变形的现场实拍 讽刺意味十足 丢帧太多 举报
7 62 0 详情
设计感太强了。 记录的行业之多,差别之大,以至于相互之间毫无联系,看似扩展了宽度,实际上一盘散沙,而且也导致了深度不够,大家创业感觉都挺顺利的,这不是误导么? 只有成功的创业者,没有失败,没有行业观念,看起来淡如水。 这不是纪录片,这是专题片。 做桌椅的配乐真蠢,慢镜用的真蠢 举报
43 70 0 详情
内心引力是什么?是爱一行干一行的执着,是专注于一件事的满足,会不自觉牵引。吴永红的成功是在创造美的同时,发现本就美好的事物;庄崧冽的成功是要达成自由自在地生活;张老大把“一片片咖啡豆”看作“一片片希望”。我们不能用成功的标尺去衡量每一个人,只能看到他们创业背后相似的执着。 举报
32 148 0 详情
今天参加了《内心引力》这部纪录片的点映。好朋友弦子和施老师的这部心血之作,已经快变成了一个传说。创业是个小众的事情,除了需要钱和机会,更重要是心灵和精神的支持。这部电影给了我们一些答案,但更重要是提了一个问题。你内心的引力到底在哪里?我现在不推荐人创业,但我推荐去看这部纪录片。 举报
7 50 0 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