吵到中途三四次差点忍不住离场,不明白分数为什么这么高,各种讽刺都有些太刻意,不是很喜欢 举报
14 26 0 详情
五星推荐:《利维坦》,部分桥段甚至有梁赞诺夫的影子,我始终期待俄罗斯电影的回归,俄罗斯电影都值得去大银幕看,因为它浑然天成的大气,是世界上最痛苦深刻的文化,那些自毁的孩子会情不自禁的爱上它,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俄罗斯人对灵魂叩问的更直接,更给力,虐心虐得更爽,连讲的笑话都那么悲伤。 举报
36 3 0 详情
戛纳首颗五星,安哲风骨犹存。清清冷冷的峡湾,钉子户谋杀案,圣像首长像,利维坦的骸骨。探讨国家体制和宗教信仰的崩坍。手法工整大气,固定+横摇,长镜头内演员调度,前后呼应...还有点幽默讽刺,法庭和教堂推镜头饶舌笑死。一部可供回味和探讨的电影,可惜对手也很强,没拿金棕榈。 举报
42 90 0 详情
俄罗斯的海水是深不见底的幽黑色。这个吞噬了社会主义、集权主义、东正教义的民族就像片中一隐即没的怪兽脊背,让人不寒而栗。 举报
141 137 0 详情
对那些万分痛苦的中国观众来说,看这部倍加痛苦的电影,最佳方式是饮尽几大杯伏特加,看个开头然后就一睡不起,醒来看到主人公锒铛入狱。看个电影而已,哪会有什么玄机。 举报
28 45 0 详情
哇,厉害的,其实是一个可以发生在任何地方的强拆故事(据说原型还是美国人?),被导演拍出了自己的感觉,还抓捕了这代俄罗斯人的生活气息。嵌入的支线不仅让故事形成完整的圆形,更让人物的行为不能被单一的“好坏”准则来判断(尤其是宗教那条线),看完之后回味无穷,非常棒。几个演员真好 举报
15 43 0 详情
少年在退了潮的荒凉海滩上与利维坦的森森白骨一同哭泣,女人在惊涛拍岸的裸岩上与翻滚的困兽一同哭泣,男人在怪兽巨爪般的挖掘机正摧毁着回忆时哭泣。 举报
27 151 0 详情
真是个冲奖去的电影呢,扯点政治,扯点宗教,撒点狗血,再死个人,齐活了 举报
16 66 0 详情
萨金塞夫用最朴实的镜头语言描述了俄罗斯的现状。苏联解体后的权利腐败、普通人的信仰迷失、对政治人物的复杂情感、人与人之间消失的信任。这个曾经的共产主义帝国一夜之间瓦解,留下了许多与另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似曾相识的地方。 举报
37 50 0 详情
完全的无趣,闷到没底线。2个半小时,干点啥不好… 举报
38 68 0 详情
太典型的悲劇劇型,太古典的拍攝方式,太生硬的思辨對話...!總之不愛,生生地把理性與感性從故事中撕裂,而毫不動人。 举报
14 116 0 详情
国家机器就像是利维坦怪兽一样吞噬一切,本片中的强拆故事导演不仅鞭挞了体制,也讽刺了宗教。摄影和呼应是最大亮点,以伏特加为硬通货的战斗民族也体现出了幽默感,不过我却分分钟想到了中国。 举报
59 3 0 详情
《回归》确实是我挺喜欢片子。可这部太平庸了,豆瓣上一水儿的夸赞大师气质真不理解。题材普通,对政府体制和宗教的讽刺也流于表面,妻子的出轨也突兀。整个怪兽骨架摆海岸线上再来点冷峻空镜头就高端了么?而且还是140分钟如此冗长的篇幅,叙事效率呢? 举报
35 86 0 详情
这啥啊,俄版“天注定”?故事冗长无趣,人物脸谱化。片尾的宗教讽刺简直差到极点了,本届最被过誉的一部。 举报
57 127 0 详情
非常好,非常有力度。萨金塞夫的掌控力甚至超越了《回归》,镜头场景无一不设计。《伊莲娜》的暖色调试水之后,这次的暖色调很成功,并且首次加入喜剧元素。萨金塞夫每次都有保守性的创新,很有趣。 举报
15 5 0 详情
俄罗斯电影对国家机器的讽刺几乎成了模式化的重复,以象征表现自上而下的麻木冷漠,共罪同罚,然而无论是异兽之巨,还是民庶之微都描绘得浮于表面,毫无刺骨的力度。宗教指涉和家庭关系支线的唯一意义就是稀释矛盾,整部电影除了零星几个镜头之外都只见心机,不见怒火。人之悲剧,问天何用。 举报
44 38 0 详情
严肃地拍了个有点狗血的故事。跟上次看《回归》时感觉一样,那些推拉摇移都是在硬凹高大上。至于开场结尾的冰山河流配古典乐,除了反复地让观众感到宏大庄严肃穆以外,跟你的故事又有多少关系呢?个人与官僚的对抗,好友与妻子偷情的故事,对宗教的嘲讽…并没有提供新鲜的细节,能让人觉得真实。 举报
30 29 0 详情
故事开放式的处理很出人意料,也因此基本上可以肯定这片子奥斯卡上没戏了。它不仅仅是一个钉子户的故事,叙事很快转向了拷问民族信仰和国家的权利机制,它的悲剧性不再局限于小小的个人,而是放在任何国家都具有普遍性,只要有人性的贪婪和自私在,拿什么来对抗集权和腐败呢?枪还是信仰?★★★★ 举报
18 29 0 详情
仅看作对抗国家机器,就把这个电影看浅了 举报
73 162 0 详情
山岛竦峙水澹澹,洪波翻涌秋瑟瑟。世上最强钉子户,抗衡到底即罪名。以卵击石身难赎,却道人心欲多变。备遭惨剧缘何事,泪洒海上哭失声。 举报
14 35 0 详情